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4月19日讯(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你对苏铁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吗?其实我们常说的“铁树开花”中,铁树的学名便是苏铁。
作为最原始的种子植物,苏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说是“植物界的大熊猫”。然而,苏铁的基因组较大,结构复杂,为科学研究工作增添不少难度。现存最原始种子植物中,仅苏铁分支一直缺少完整的基因组图谱。
4月19日,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4月18日,《自然–植物》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了题为《苏铁基因组和种子植物早期演化(The Cycas genome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seed plants)》的研究成果。文章的发表,代表着种子植物基因组演化研究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种子植物各大分支的基因组到现在均已覆盖。
重建苏铁植物家谱,探明其时空演化规律
苏铁类起源于古生代二叠纪早期,距今已有至少2亿7千万年历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活化石,其在种子植物“生命之树”位置也一直有争议,项目团队明确了苏铁的系统位置,证实了苏铁在种子植物演化中的古老地位。同时,研究团队基于现存苏铁339种植物的转录组数据,重建了苏铁类自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通过分子数据和化石证据,明确了苏铁的时空演化格局。
“我们选取苏铁类最基部的类群、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攀枝花苏铁作为测序材料。”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欢说,“我们通过不同的测序技术,确定苏铁基因组大小为10.5 Gb,共注释了32,353个蛋白编码基因,这也是目前裸子植物中最高质量的大基因组图谱。”
“仙湖植物园自1989年开始收集和繁殖苏铁类植物,目前引种保育了来自全世界240余种苏铁植物。收集材料的核心在于保护和利用,寻找其有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各种科学研究打好基础。”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深圳仙湖植物园张寿洲表示。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冯增军表示,研究成果数据公开分享,全球的科学家均可免费下载。据悉,2017年,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联合发起苏铁基因组项目,旨在推进生物多样性、进化、生态保护及各种重要基础科研和农业应用转化问题的研究。该项目得到深圳市城市管理和执法局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等基金支持。
发现苏铁性别决定区,达到保育扩繁的效果
苏铁经历过两次大灭绝、数轮冰川期等诸多考验,在这个星球上存活了亿万年,如今却已处于濒危边缘。目前,绝大多数苏铁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只有鉴定并辨别苏铁的雌雄植株,才能在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科研栽培和野外回归中有效的种植苏铁,通过调控雌雄比例和分布,达到保育扩繁的效果。”据项目组成员介绍, 苏铁均为雌雄异株,对其性别的分辨,只能通过开花后的形状来进行判断。但苏铁生长缓慢,成株树龄多在10年以上且适宜环境条件下才会开花。
本次研究发现了苏铁的性别决定区和潜在的性别决定基因。研究团队通过对62株雌雄苏铁群体(源于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保护区)进行测序分析,在雄株的Y染色体中找到了雌雄表达差异最大的一个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MADS-box转录因子,推测其调控雌雄苏铁的性器官发育。该转录因子的同源基因也仅能在雄株基因组中检测到,说明了该性别决定机制在苏铁类植物中具有普遍适应性。
苏铁抗虫基因成功应用于抗虫棉
此外,研究项目团队还在攀枝花苏铁基因组中发现一种细胞毒素蛋白基因(fitD),该基因起源于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转移到真菌和苏铁中。目前,该毒素蛋白只在苏铁中存在,尚未在其它植物中发现。
“苏铁中的细胞毒素蛋白能够杀死一些常见昆虫,如棉铃虫、小菜蛾等,目前已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成功应用于棉花,事实证明其杀虫效率比现有抗虫棉更高,可在棉花种植中进行推广。此外,该毒性蛋白的植物性来源,也使其对玉米等农作物具有更安全、更高的保护性。”张寿洲说。
除了在上述农业方面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之外,苏铁还有着很多待研究发掘的实用价值,譬如药用价值上,苏铁全身均可入药,叶片提取物有抗癌活性,在治疗癌症、艾滋病、肝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药物中均有应用。此次研究在苏铁种子储存蛋白中发现的营养功能、抗菌功能等,也无一不预示着苏铁将为生态保护、人类生活与健康带来更多可能性。
相关链接:
《苏铁基因组和种子植物早期演化》一文由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兰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南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22个机构65位科学家联合完成。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仙湖植物园刘阳,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王思博,李林洲、杨婷、魏桐,深圳仙湖植物园董珊珊,兰州大学武生聃、中国环境科学院刘勇波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仙湖植物园张寿洲,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龚洵,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ouglas E. Soltis,比利时根特大学Yves Van de Peer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关键词: 植物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