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虽然天空飘着小雨,南山区大沙河生态长廊里,深圳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赛艇队竞相争流,一道道桨划破水面,一激一平的水花和运动员臂膀上的肌肉线条道不尽的优美;河岸上,青翠草木飞掠而过,与河岸两旁科技创新园区建筑相互交织……伴随不断的“加油”呐喊声,大沙河上激起的热闹,仿若近两百年前赛艇运动的起源——泰晤士河上英国高校上演赛艇对抗赛的盛景。
近年来,在大沙河上举办赛艇比赛,或者说中国多个城市都在内河举办相关水上运动,已不是新鲜事,但都显示出同一个现象:城市河流经过综合整治及滨水空间服务设施的配置,让城市与自然的边界柔化,也让河流重新流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重回到人与自然亲密交融的友好空间。
【资料图】
河流回归城市生活,向人们敞开怀抱
带着水草味的清风拂面而来,抬头是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树梢以及岸边的建筑,低头是平静秀丽的河面。
在福田CBD创业的徐果,经常下午三点来大沙河练习赛艇。“练完换身衣服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回去上班。”他表示,以前要玩赛艇得去东莞,因为那个时候的大沙河“味儿忒大,谁会来?”
发源于阳台山,全长13.7千米的大沙河起点在长岭陂水库,终点是深圳湾,在南山流淌出一道温柔的生命印记。
诚如徐果所说,曾经的大沙河确实和国内不少城市河道一样,有过“脏、臭、黑”的历史。
早期的大沙河,河面宽阔,运沙船、渔船溯游而上;两岸居民浣纱戏水,依水而居。附近的老人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夏天人们喜欢在清澈的大沙河洗澡。
在城市发展中,大沙河成为生产岸线,两岸不断坍缩,由一条自然河流变为以城市排洪调蓄为主的功能性“渠道”,加之污染负荷、泥沙淤堵,河水逐渐变得发黑、发臭。大沙河逐步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山区启动治水工程,从最初的防洪达标治理到消除河道黑臭、实现水清岸绿;再到雨污分流改造、景观提升,二十多年来不断“迭代升级”。特别是2019年10月1日,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以新形象回应了城市对河流的诉求。
景点化的水系,通畅的慢行系统、湿地花园、茶室及书吧等公共休闲空间,花海之间,碧波之上,处处充满着大沙河对现代生活的致意和温情,满足了人们在城市中央就能与自然亲密交融的乐趣。
水上运动兴起,大沙河迸发活力
大沙河生态长廊从入海口至深南大道,打造了赛艇、龙舟赛事等水上活动区。
早在2017年6月3日,经过整治的大沙河,水质达到赛艇下水要求,中国赛艇协会和深圳市赛艇文化交流中心举行了大沙河赛艇码头启用仪式,赛艇运动在大沙河上首次试划,给人们构建了一种亲水运动的生活场景。
同样在2017年,大沙河第一家专业的赛艇俱乐部——和鹭赛艇俱乐部成立并建立训练基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赛艇培训,承办水上运动赛事。“2017年,大沙河的水质条件并不是最佳的,俱乐部见证了这条河流变得清澈干净。”和鹭赛艇俱乐部创始人陈珊说,“希望每一个人通过这项运动感受自然的美妙并身体力行去保护和改善我们环境。”
大沙河赛艇中心承担起南山区水上公益运动场地的任务,每年都会举办多场赛艇与龙舟相关的赛事,并积极推广赛艇进校园及青少年培训,发扬水上运动文化,彰显“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
目前,除辖区高校的赛艇队外,面对中小学,南山区成立了大沙河赛艇运动联盟学校,随着运动联盟学校的成立,目前已经有近30所学校、近千名学生参与赛艇运动。南山不少企业也组建了赛艇队。
近年来,越来越多水上运动项目被列入奥运会竞赛名单,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大沙河的存在,给辖区市民不出城就能参加水上运动提供了可能。
运动于河上,是城市最美风景线
就职于腾讯集团的港籍青年潘静彤,就是经常在大沙河的晨光中“荡起双桨”再去上班的人。她说早年在香港就有一直参与这项运动,没想到来到深圳上班后又有这个便利。
不花钱成为赛艇俱乐部会员,市民同样能参与这项运动。作为南山区公共体育场馆公益开放项目,“南山文体通”微信小程序每周都会发放24人次的赛艇免费健身券。
住在西丽街道的居民李玉荣说:“两三年前知道南山文体通有公益场,有空就去抢票,已经体验过30多次赛艇免费健身活动了。水面映衬城市风光,看着沿岸鲜花绿树,让人心情非常放松。”
“在大沙河划板,风景非常漂亮,特别是在黄昏的时候,夕阳照射在水面上金光闪闪,有时候两边的白鹭飞起来,给视觉和心灵都带来了震撼。岸上的人看我们是一道风景,我们看岸上的人也是一道风景。”玩桨板运动三年的国家级教练夏丽容说,虽然目前大沙河还未向桨板运动爱好者开放水域,但她经常能作为大沙河赛艇比赛护航人员进入河道划桨板。
夏丽容说,她热衷桨板运动,在全国很多河道都参加过桨板比赛,“城市河道能像大沙河一样水质好的不多。大沙河是静水区域,航道笔直,很适合桨板初学者练习。”她希望政府部门能制定相应规范和制度,允许桨板爱好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入大沙河划桨板,体验探索发现自然的乐趣。
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