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深入内伶仃岛探访守岛人保护深圳“生态宝石”的坚守与诗意

内伶仃岛上的猕猴。

熊展辉检查森林消防设施。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相关资料图)

中华穿山甲(红外相机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2月29日讯(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12月28日7时刚过,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将笼罩在伶仃洋上的夜幕渐渐拂去。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鸟鸣,内伶仃岛正在晨风和海浪的轻抚中慢慢苏醒。

迎着朝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伶仃管理站站长熊展辉走出宿舍。旁边的厨房里已经飘出早餐的香味,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几名同事正忙着检视车辆、无人机和红外相机,再过一会儿,他们就要开始新的一天的巡护工作。

这里离城市很近

但又仿佛特别遥远

熊展辉今年52岁,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人。2005年,他第一次来到内伶仃管理站,7年后,他奉调离岛。6年后,他再次登岛工作,如今又过去了5年。

站长是工作上的正式称谓,私下里,同事们叫他“岛主”。这个名号带着些特别的尊敬和戏谑,个中滋味,局外人很难真正体会。

晨光中,伶仃洋上的雾霭阻挡了远眺的视线。熊展辉往东北方向望了一眼。那边是蛇口和深圳湾方向,空气透明度好的时候,深圳港蛇口赤湾港区、大南山、深圳湾大桥历历在目,感觉城市近在眼前。

这是他自12月23日轮换上岛以来连续在岛上工作的第6天。正常情况下,保护站两名正副站长轮换上岛,每次一周,但眼下副站长病休在家,他这次至少得坚持到元旦以后才能回家,毫无意外地再次错过了与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机会。

不过这样的遗憾对已经累计岛上工作十多年的熊展辉来说早已成为习惯,他曾有过连续在岛上工作40多天的经历。每个在岛上工作的人都会有一种特别清晰的感觉——这里离城市很近,但又仿佛特别遥远。

熊展辉是个很健谈的人,岛上的一切说起来都如数家珍。在岛上,白天好过晚上难熬。以前这里没有网络,手机信号也不好,到了晚上,同事们都愿意到他的宿舍喝茶聊天,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岛上的各种风物,听他绘声绘色娓娓道来,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近几年,熊展辉张罗着把网络连通了,不值班的同事也可以刷手机看电视了。

陪不了亲人,就把同事当亲人陪着,这是“岛主”多年来在岛上“修炼”出来的“大法”。离岛回家的时候,他也会尽量在家陪着妻子女儿,回归丈夫、父亲的角色。

2018年台风“山竹”登陆前,熊展辉在岛上领着大家严阵以待。晚上,他放心不下家里,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刚上初中的女儿在电话里跟他说:“窗户玻璃都用胶带粘好了,今晚在走廊打地铺,即使台风吹烂了玻璃,也不会伤到我们。”听到这里,熊展辉瞬间破防,泪水夺眶而出。

“岛主”不好当,没有点儿情怀,是当不了“岛主”的。

这里有人与自然动人故事

吃完早餐,熊展辉带着同事蓝锋和老陈坐上电瓶车前往“猴场”巡查。内伶仃岛上如今生活着23群大约1200只猕猴,是岛上最重要的保护物种。2005年他第一次登岛时,岛上的猕猴大约500多只,这么多年过去,岛上“猴丁”越来越兴旺,成为保护站的重要工作成效之一。

所谓“猴场”,其实是距离保护站不远的一处山海间的平地,那是一个猴群经常光顾的地方,保护站在那里的山脚下建了一个假山、水池,供猴群嬉戏,在广场边上设立了保安亭,冬天山上野果嫩叶稀少的时候,会定时给猴群投喂玉米。

来到“猴场”,果不其然,猴群集体已如期而至,正在保安亭附近嬉戏打闹。不一会儿,值班保安拿着一小盆玉米出来,猴群立即围拢上来,随着保安撒出一把玉米,猴群立即“吱吱”叫着四散争食,熊展辉则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猴子的身体状况。冬天是猕猴的发情期,正是猴群里的公猴为了争夺交配权频繁发生争斗的季节,所以必须密切关注猴群里有没有出现受伤的猴子,避免错过最佳救助时机。

“那不是‘饺子’吗?”熊展辉指着猴群中的一只小猴向蓝锋问道。蓝锋观察了一下,肯定地点了点头。“‘饺子’,过来!”随着熊展辉的召唤,小猴一跃跳到他的怀里。

原来,这是一只保护站在去年5月成功救助的猴子。当年五月的一天,保护站工作人员发现有一只小猴被放在楼梯上,母猴却不见踪影。不久,工作人员在附近的山上发现了死去的母猴,人们这才明白,它是在临死前把刚产下不久的幼崽送了过来。一位名叫陈婷的保护站女工作人员当起了“临时猴妈”,用奶粉细心喂养小猴。为了让它早日回归猴群,在小猴可以独立进食以后,熊展辉就让陈婷和站里同事一起试着对它进行野化训练,今年夏天,小猴终于被猴群接受,成为保护站首个成功的猕猴救助野放案例。

“它是挂在深圳胸前的一块宝石,必须全力保护”

安装好红外相机,检查了几处消防水罐后,熊展辉和同事回到保护站。岛上最多的时候安装了两百多部红外相机,如今山林中依然还有近百部,它们记录的大量监控数据,成为野保部门和科研机构珍贵的研究资料。

内伶仃岛,原名零丁山,是一个大陆型的岛屿,也是一个丘陵海岸基岩岛,地质特征与深圳陆岸相似,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的尖峰山海拔340.9米,岛内地势起伏较大,海岸线长约11公里。在保护区办公室挂着的一张全岛地形图上,这个深圳第一大岛宛如一只盘卧在珠江口的双峰骆驼。

内伶仃岛是深圳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之一,岛上有维管植物800多种,在深圳全市占比近40%,其中包括野生荔枝、白桂木等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包括中华穿山甲、欧亚水獭、猕猴、豹猫、黑耳鸢、褐翅鸦鹃、斑尾鹃鸠、缅甸蟒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岛上昆虫种类繁多,仅蝶类就有80多种。内伶仃岛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在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和预警生态与自然灾害发生方面同样具有特殊价值。

“在我看来,这个岛就是挂在深圳胸前的一块宝石,必须全力保护。”熊展辉说。

关键词: 生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