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在东部发达地区的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下,做旺七百弄鸡特色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干净的红水河水助力大化本地养殖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作为广西曾经的极度贫困县之一,大化在过去一直把七百弄鸡作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2016年以来,当地出台了多项政策,奖励、补贴养鸡的村民,并以各种方式扶持相关企业。2020年,大化在各方努力下实现了脱贫摘帽,而七百弄鸡的养殖规模也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慢慢地逐年扩大。
(资料图)
蓝志平是带动七百弄鸡规模化养殖的领跑人。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当地决定做大做强养鸡产业,带着大伙一起致富。而蓝志平也一直琢磨着要把七百弄鸡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然而,缺水让这一切难以实现。由于大化是喀斯特地貌,雨水顺石缝直接渗透到地下,地表难以存水。
2020年,当地政府和广东支援广西的粤桂帮扶工作队扶持村民修建了集中供水点和水柜,在多雨季节存储雨水,让饮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在七百弄鸡有了一定的养殖规模以后,缺水问题再次凸显。
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雄村党支部书记蓝志平介绍说:“养鸡一天要用七八吨水,1吨就是1车,7吨500块。”
一天仅用水成本就500多元,这极大地阻碍了当地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几年前,受广东省委组织部选派,蓝亦辉从深圳来到广西河池市大化参与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经过调研论证并与大化政府会商,粤桂协作工作队决定建一座水库。
2021年11月,该水库完工验收。同时,粤桂协作资金又投入1500多万元把红水河水通过几级加压,输送到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地区,1.59万名村民和蓝志平的鸡场用上了干净的红水河水。
七百弄鸡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但是,要想把七百弄鸡的产业做强做大,仅靠规模还是不够。受地域和推广渠道制约,七百弄鸡以活禽销售为主,市场占有率低。作为当地主导产业,该如何发展、提升?如何通过养殖产业带动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大化瑶族自治县挂职副县长蓝亦辉介绍说:“对广东帮扶来说,更多是怎样让鸡产业能够走上市场,而不是完全靠政府帮扶,以市场化导向来引导七百弄鸡产业,能够走得更远,把好的产品卖出好价钱,让老百姓有更多收益。”
广西汇君农牧公司的鸡场养着几万只鸡,几年前,公司董事长江鱼响应县政府和粤桂协作联合招商,开始运营七百弄鸡电商销售。但是,他们发现村民散养的七百弄鸡没有标准,有些消费者体验不好。
纳入“圳品”体系标准化养殖推动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七百弄鸡养殖过程分散、小农经营,产品标准化、品牌化非常困难,没有好的标准,很难打造出与当地生态养殖环境、七百弄鸡优质品种相匹配的高端鸡品牌,产品卖不出好价格,销售量也不理想,产业持续发展难以为继。而这个局面仅靠当地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改变。为此,该公司向粤桂协作工作队发出求助。
蓝亦辉说:“我们怎么来扶持企业?主要还是加强品牌塑造。”
如何打出品牌?经过考察,粤桂协作工作队决定把七百弄鸡纳入“圳品”体系。“圳品”是深圳高质量城市食用农产品品牌。经过对供深圳农产品安全认证,达到标准才能获得“圳品”认证。而只有获得了“圳品”认证,产品才有进入深圳广阔市场的资格。
想要加入“圳品”绝非易事,“圳品”对照国际标准,对产品从农田到餐桌都有一套高标准体系,实施审核、认证以及退出全链条监管模式,对企业要求非常严格。
江鱼介绍:“我以前只是养鸡,现在要求把饲料入库的时候是什么型号,投放的时间、次数都要列好。这只是对企业运行的管控,‘圳品’有复杂的对产品品质进行控制的标准体系,对产品生产各个环节都有要求。”公司多次开会动员员工,深圳的高标准和经验是对大家的支持。特别是,指导制定标准的深圳标准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倾力相助,带动大家共同配合。
2020年5月,经专家组评定,七百弄鸡及鸡蛋符合“圳品”标准,成为广西第一个“圳品”产品,同年获供深“菜篮子”基地认证。
蓝亦辉表示:“这是它最大的品牌价值,首先通过标准化,然后实现了品牌化,最后推动养殖规模化。”
拿到“圳品”认证,只是获得了进入深圳市场的资格,粤桂协作工作队带着江鱼的团队到深圳推介,要把七百弄鸡打入高端商超。而高端商超对生鲜产品的品质有更高要求,比如冷链运输等,汇君农牧公司一个企业难以实现,大化瑶族自治县政府对此快速回应。
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兴瑛介绍:“进入人家的市场要按照人家的市场标准化来做。我们就用粤桂帮扶资金将近80万元,对冷链中心鸡的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升级,改造以后我们有几家企业来使用。”
经过“圳品”认证,七百弄鸡开始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当年,该公司的销售扩大了四五倍,“圳品”认证也带动了大化七百弄鸡产业的发展。
刘兴瑛说:“通过‘圳品’的要求,我们养的鸡更严格了,更按标准化,我们的鸡蛋也出来,我们的能人、大户、合作社跟脱贫户按照规范来养殖。”
村民韦承贵不仅自己照着公司模式养殖七百弄鸡,还带动了附近39户脱贫户跟着他一起搞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养殖就这样在大化山里传播。七百弄鸡的产业链就这样一步步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
当年大化七百弄鸡养殖规模达到近400万羽,扩大了近一倍。七百弄鸡的品牌效应很快就显现出来,但是,粤桂协作工作队并没有满足于品牌的提升,只有在养殖的基础上拓展产业链条,才能给当地百姓带来最大化的长期收益,夯实脱贫攻坚的成果。
蓝亦辉说:“在加工端,提高七百弄鸡的产品附加值,要推出更多适合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多样化的加工产品。”
为此,粤桂协作工作队协助当地利用广东帮扶资金建设了食品加工厂房。大化陆续推出七百弄盐焗鸡、七百弄鸡丝月饼等深加工产品,深圳人的“菜篮子”丰富了,七百弄鸡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2021年以来,七百弄鸡累计实现营业额达1300万元,带动9个乡33个村731户脱贫户1210人增收。七百弄鸡产业很快形成大化示范性模式——政府协助打造标准,以市场机制为引领,打造、延伸产业链。
目前,广西已有94个农产品通过“圳品”认证,121个农产品基地被认定为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而发展产业,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脱贫只是第一步,有合适的产业模式,乡村振兴才有扎实的根基;而东部发达地区的帮扶,则会助推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