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发文,题为《深圳有了“办不成事”窗口,助力企业群众“办成事”》,引发热议,在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刷屏。

据报道,今年2月起,深圳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相继开出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针对材料清单搞不明白,办业务找不到具体部门等情况进行受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为什么叫“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个窗口能为群众办成哪些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主要是想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保障,在办不成事的时候有救济渠道,进行问题反馈;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主动服务,如协调审批部门、优化流程,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企业群众真正办成事。


【资料图】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名字很通俗,意在让企业、群众一目了然,办不成的事以后有了依托,可以到这个专窗进行协调办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从受理范围到具体事项分类,再到反馈渠道,都有明确的规定,给人实在的“接地气”之感。

有市民因税务数据异常无法更换证书,反馈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经过各部门协调之后,事情顺利解决了。目前,深圳市政务服务中心平均每天受理“办不成事”相关反馈4单。

据介绍,自2月1日起,该中心总共受理群众企业反映“办不成事”业务121单,其中100单已经完成协调,其余业务正在推进协调中。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快不快”,深圳态度是鲜明务实的,也符合深圳一贯的服务型政府作风。

把群众大大小小的民生事办好,如同阳光雨露滋润一草一木。

解决企业、群众的疑难问题和急盼难愁之事,既回应呼声和诉求,也持续擦亮了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一种主动作为,是有为政府的集中体现。曾几何时,政务服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让不少群众吐槽,更有不少奇葩证明如“证明你爸是你爸”以及“丁义珍式”窗口出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背后的意蕴。

群众对于“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赞许有加,也表明了更深层的期待。“‘办不成事’反馈窗口也办不成事怎么办呢?”纵观留言区,有一条这样的“灵魂拷问”。这其实是深化服务、打通数据壁垒和破解相关部门之间推诿和“踢皮球”现象的动力源。

“离职时单位只缴了工伤、医疗保险,到这个窗口能不能补养老保险”“号源、人工服务的坐席能不能搞多点”“建议对这个窗口的服务设置评分制度”......企业、群众关切的问题很多,政务服务民生工作的新探索、新思路需要在诸多领域继续发力,不断打通难点堵点,同时适老化、人文关怀也不能缺失,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匹配民生期待。

出品人:蓝岸

总策划:陈建中

监制:肖刚

评论员:梁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