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深圳设计周以“世界设计深圳动能——深圳‘设计之都’15周年”为主题,将于2023年4月27日到5月6日举办。今年是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15周年,深圳设计周是深圳“设计之都”建设最重要的品牌活动,同时也是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15年来,深圳设计产业取得了哪些发展?深圳设计为什么行,又将给世界设计提供怎样的动能?直新闻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予以深入、全面的剖析与展望。
2008年11月,深圳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当时的深圳还不到三十岁,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官方网站这样介绍深圳:深圳是中国主要的设计中心和领先的设计城市之一,中国现代设计的理念逐渐在深圳萌芽,并日益融入到城市及其居民的生活中。
15年过去了,“设计之都”的朋友圈大了许多,可是放眼全球,深圳年轻的特质依然十分亮眼,柏林、都灵、赫尔辛基、名古屋、万隆、库里奇巴,深圳与它们相比,城市历史显得十分“浓缩”,深圳凭什么成为中国设计领域的先锋城市?为什么说世界设计需要深圳动能?站在“设计之都”15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圳具有开放基因为世界设计提供承载地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造就了深圳高速增长的奇迹,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呼唤之下,新兴城市快速生长,由此集聚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也随之快速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深圳整座城市就犹如大型的设计试验场,为各行各业的人施展设计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建筑师余加曾以施工防护围布为材料,创作了一个名为《结网记事》的装置作品,创作理念就是,每一次施工防护围布被取下来的时候,城市就完成了一次进化和成长,施工防护围布就是深圳历史的“结绳记事”。
而海外媒体则把深圳的快速成长拉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维度来看,英国《卫报》2016年在报道中说中国珠江三角地区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城市扩张——一个1979年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如今转变成了全球经济超级大国的制造业中心地带,而一系列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仍在进行中,包括交通、能源、供水以及电信网络等。《卫报》在报道中说,希望用卫星图片和稀有档案照片记录下这一惊人的变化。这些珍贵的照片也直观展现了高速成长下的城市设计变迁。
深圳高速成长的魅力在过去40年里一直保持着对全国乃至国际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当不同肤色、地域、文化背景、职业经历的人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自然会发生碰撞,而这种碰撞也造就了城市的先锋意识以及自由气质。可以说,开放是深圳这座城市自带的基因,扎根深圳的意大利建筑师弗莱迪说:深圳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城市,在欧洲,人们聊天聊到最后都是谈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在深圳,每一次都是讨论一起合作的可能性。
所以深圳的创新不是时代给予的运气,成为“设计之都”也不是偶然。19世纪的伦敦、20世纪的纽约,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凡是能够成为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动机的城市,也注定会成为“设计之都”。
而今年深圳设计周的理念就是将整座城市作为展厅,营造全民参与的设计嘉年华,这本身也证明了设计已经融入深圳的城市血液,无处不在。2023年深圳设计周打造以8场主题活动、21场系列重点活动和N个分会场星展场为主要内容的“8+21+N”立体式、矩阵化活动体系。
重头戏包括开幕式暨全球“设计之都”城市峰会、全球设计师大会和颁奖典礼、深圳环球设计大奖获奖作品展、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和深港澳数字设计三城展等。各类展览、论坛、艺术节、各类交流活动无所不有。展览的主题更是包罗万象:家居、汽车、古代装饰品、本土设计珠宝品牌,甚至还有艺术织毯专门展。这就是深圳对于世界设计的承载力。深圳设计周期间还将发布引领全球设计发展的“深圳倡议”,当企业家、艺术家、科技工作者、策展人等各行各业精英在一起碰撞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十分值得期待。
深圳制造业发达为世界设计提供产业动能
设计与单纯的艺术创作不同,更加偏重实用性,需要可落地。身为“中国工业第一城”的深圳便因为发达的制造业以及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成为全球设计网络中的关键一环。例如有服装公司表示,深圳是服装研发和制作的基地,在意大利米兰则是进行产品发布、走秀、媒体宣传等。
深圳是全球“打样中心”,虽然近两年美国及欧洲部分企业流露出想将部分制造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意向,但世界贸易运输主要依靠巨型集装箱船,亚洲其他制造业中心缺乏能够容纳最大型船舶的港口,海外财经媒体说中国的港口实力让西方无法脱钩。深圳港目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四位,这样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深圳,因为世界级大港能提供通达全球的货运网络,物流业态的发达会极大增强时尚产业的辐射能力。
此外,深圳愈发展现出科技赋能设计的特质。以时尚产业来说,在深圳创立品牌的香港企业家就表示,科技与时尚结合,完全可以为服装产业开拓新的空间,比如利用华为的人工智能App——Fashion Flaire,能使时装设计更加高效。还可以打造元宇宙的数字化平台,突破时空局限,让海外设计师直接到元宇宙的展览室里面展示作品。
深圳在科技、制造业上的强大基础,得益于顶层设计的前瞻性。2022年,深圳市提出重点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两个面向,其中也包括时尚产业。产业集群本身就包含着跨界的合作的概念,深圳市其实是在产业政策的层面,去创造一种适合设计融入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土壤。
深圳“20+8”的产业政策与同为“设计之都”的意大利都灵有异曲同工之妙,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城市中心主任里基•伯德特(Ricky Burdett)认为,都灵之所以可以涅槃重生就是因为在皮埃蒙特(Piedmont)大区在陷入衰落的时候采取主动,允许大学、基金会和产业界相互之间大举投资,建立起高科技创新集群。
此外,深圳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是一座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城市,创意产业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同时年轻人也是对新产品接受较高的消费人群。截至2022年末,深圳全市已开业购物中心总体量达到1449万平方米,排名全国第五,深圳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很大的设计产品消费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综合制造能力、物流便利度、营商环境、开放程度、消费市场等因素来看,像深圳这样能够为设计提供完整闭环的城市并不多见。比如德国柏林,柏林约有2300个小型的创意工厂和单元,有16.5万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不过时尚产业在柏林设计和推广,但不会在柏林制造。
在本届深圳设计周上,“科技+设计”“产业+设计”都是展示的重点,届时将以“20+8”产业设计走廊为基础,以跨界为方式,用艺术化的方式表达将设计与产业相融合,呈现一个设计激发产业新动能的艺术连廊。
深圳城市设计经验为世界提供治理范本
2023年深圳设计周还将举办“山海连城”城市设计走廊主题展,让观众沉浸式了解深圳“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骨架。“山海连城”计划既是一种城市设计,也涉及生态治理、城市公共服务等多领域的问题,同时也与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俗来说,“山海连城”计划就是将过去因为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割裂的山体(主要是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修复,使其重新连接。而且生态治理的复杂之处在于,既要尊重自然的禀赋,又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在一篇名为《如何以“深圳速度”成为海绵城市》的报道中,阐述了深圳在生态治理上的难点,深圳属季风气候,夏季常有暴雨,冬季降水稀少,《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一项研究将深圳列为世界上十大最容易因洪水造成损失的城市之一。传统的设计理念会通过管道、水坝、海堤和水处理厂等“灰色”基础设施来治理洪水,但是传统排水基础设施难以应对频繁发生的城市内部洪涝。而深圳则是选择建设高密度的绿道网络来解决洪涝问题,深圳现已拥有总长度超过2300 米的高密度绿道网络。
深圳湾公园也是海绵城市技术的优秀案例,在其13公里的海岸线沿岸没有大型建筑物,高速公路、建筑物和住宅区都在公园后面,远离海洋并且不会被洪水淹没。而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每年固碳900多吨,相当于328个美国家庭每年使用的能源。这就是今年深圳设计周所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英国《金融时报》说人们应该重视河流对城市的作用,人们最初因塞纳河而在巴黎定居,泰晤士河成就了现在的伦敦,纽约市版图的三分之一是水面。而据统计深圳有500多条河流,在“山海连城”计划下,如何让河流融入深圳的城市设计,造就更美的环境,也是“深圳设计”题中应有之义。
正如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荣远说,设计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实事求是,是以未来的价值取向,改变当下的一些现状,满足社会与百姓的需求,相信这也会是全球设计所追求的共同价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