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爱达福”公益饺子店的员工正在包饺子。 深圳晚报记者 李铭赫 摄


(相关资料图)

深圳新闻网2023年7月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铭赫)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不仅能够给人带来温暖,还包含着满满的爱,值得让人细细回味。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医技楼一楼,有一家由特殊人群开设的融合餐厅——“爱达福”公益饺子店。脆骨病患者在这30平方米的透明厨房售卖手工现做的饺子,以自身的积极行动和乐观精神,从心灵上影响和治愈每个面对疾病挑战的家庭。

为病友送上美味饺子

时任院长邀请开店

“爱达福”公益饺子店的创始人叫孙月,是一位罕见病脆骨病人士,她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瓷娃娃”,经历过三十几次骨折,十几次大手术,平时以轮椅代步。但是她从小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在母亲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爱下,她不但考入大学,还在毕业后投身公益事业。她组织的“罕见病真人图书馆”系列公益活动先后走进20多个医学院,宣传罕见病群体。目前,孙月还担任深圳零壹罕见骨病关爱基金秘书长一职。

2017年,孙月的零壹罕见骨病关爱基金团队在医院服务病友时,常会将做好的饺子带给不能回家过节的病友。孙月团队做的饺子皮薄馅实,十分香甜,一日无意中被医院时任院长卢宠茂看到。他向孙月提出,由医院提供场地,开一家饺子店。孙月听到这个建议,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有些忧虑:“这个饺子就是做给家人、朋友吃的,开店做生意能成吗?”在医院和社会的支持下,孙月成功筹到了开店的资金,在2021年冬至那天,“爱达福”公益饺子店开始试营业。开始时设立的经营目标是一天50份,但是由于对饺子味道的反馈非常好,医院的需求量较大,加上团队经过磨合,产能提高,销量也逐渐增加、稳定在一天200份起。

半数员工为一级残障者

饺子店成康复实验载体

工作人员向深晚记者介绍,“爱达福”公益饺子店目前共有20名员工,主要由残障人士和家属组成,其中十名员工是一级残疾障碍。有的员工在大学时摔到脊柱,导致下半身瘫痪。在康复训练了5年后终于可以走路,重回工作岗位;有三名员工患有一级残障的听说障碍;有三名员工患有罕见病脆骨病;还有的员工是病人家属兼职。尽管都是“负重前行”,饺子店的员工仍然依靠彼此的默契分工和努力工作,将这家“罕见”的饺子店经营成为医院患者可靠的美食来源之一。“患者之间也常会帮忙带几份饺子。”受访工作人员表示。

张倩今年27岁,是一名脆骨病患者,在2022年12月来到饺子店工作。她感到在这里工作和过去在其他地方工作有明显的不同。“跟我以前刚出来上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工作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正能量。如果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同事也会告诉我错在哪里了,帮助我改正,并不会无缘无故责难我。这让我越来越对自己有信心。”张倩说道。

这家饺子店的特别之处也在于它是作业治疗和职业康复的实验载体。擀面、调馅儿、包饺子、煮饺子、收银,“爱达福”公益饺子店的员工在默契配合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康复锻炼。“从两三个小时到半天、全天,员工的工作时间也会在渐进式的康复中逐渐达到8小时的时长,店里也会根据情况调整员工休息。”工作人员介绍,店里的设备全部按照无障碍标准建立。特别定制的操作台比一般的矮10厘米到12厘米,绞肉机、和面机等设备体积更小、更便捷,让身材矮小的病友也能上手操作。

慈善活动资助金助力

饺子店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年,“爱达福”公益饺子店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五星优质项目,获得大赛一次性资助金10万元,帮助项目渡过了2022年最艰难的时期。该店每月营收超过10万元,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与“集善乐业融合就业项目”融合共创,联合菜鸟物流客服共同开展针对有障碍人士(罕见病群体+残障群体)的居家就业支持项目。经菜鸟物流培训后,有286位有障碍人士实现居家就业,平均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

深圳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乐善好施、扶弱济困是这座城市鲜明的特征。2012年以来,深圳市民政局每年通过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遴选一批关爱困弱群体的优质项目进行资助和扶持。“爱达福”公益饺子店项目就是2022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资助的五星优质项目。在为期一年的赋能陪伴期间,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多次实地走访,为项目对接了天使投资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资源支持项目发展。

未来,深圳市民政局将联动更多慈善社会力量努力帮扶关爱罕见病、自闭症患者等特殊困难家庭走出困境,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