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15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8月12日,423位EPC(英文暑期预备班)新生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注册报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大学之旅。一周前,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也迎来了747名2023级本科新生。作为全市较早开学的两所高校,新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记者采访发现,学习语言、认识专业是这两所高校目前的“共识”,新生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渐适应着新的环境。
俄语学习,掌握弹舌音是一个挑战
“得知开学时间后,我取消了原本计划的旅行,调整状态迎接新学期。为更好地适应俄语学习,暑期我跟着网上的教学视频练习弹舌音。俄语跟英语有不少相似之处,对我来说很容易弄混,比如有的字母长得一样,但发音完全不一样。有的字母长得像英文‘M’,但在俄语发音中读‘T’。”深北莫化学系新生彭朋对记者说。
(相关资料图)
“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我们的课程主要是俄语。新生大部分是零基础,所以俄语课对我们来说有一定挑战。” 该校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生孙姝雯表示,“俄语课都是外教授课,配有中文助教。第一堂课,我们先学习了‘爸爸妈妈’等基础俄语发音。弹舌音对我来说很难,吃饭练,走路也在练,现在终于有那个味道了。”
2020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孙莹是大一新生的俄语助教。一周多来,她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早八晚七”。课堂上,孙莹是学弟学妹的翻译,为他们整理笔记,分享学习经验。“记得第一天课后,学弟学妹们把我的微信‘轰炸’到凌晨,‘学姐,怎么背单词?’‘上课听不懂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看着他们的留言,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困惑与无助。”孙莹说。
据她介绍,在第一周俄语学习中,同学们最大的难关是大舌颤音р的练习。发这个音时需要将舌头抵在上颚进行颤动,新生们刚学这个音时都在“痛苦并快乐着”。有的同学只能发出类似英语l的音,无法颤动,有的同学可以单独发出р的音,放到单词里,颤音就消失了。“我给出的建议是在嘴里含一口水进行练习,当然,大家练习时会不小心喷出口水,但这都是必经之路。经过一周,大多数同学都能发出这个音了,尤其是男孩子,学得很快。”孙莹说。
师生热情专治“社恐”
除了日常语言训练,港中大(深圳)和深北莫还分别为新生准备了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到校第一天,我的相机就没关过机,港中大(深圳)的校园实在太漂亮了。”来自河北的大一新生杨卓通激动地说。“周一晚上,我所在的逸夫书院还举办了‘迎新活动’。学姐分享生活学习经验,老师介绍大学特色亮点。今天逛了一整天,也没来得及去最美校园图书馆打卡,明天一定去。”当被问及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差别时,杨卓通表示,自主学习是带给他最大的改变。“EPC上课形式新颖,同学们把椅子围成一个圈,不同于高中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的状态,整堂课,学生是主角。接下来,我会参加一些学院讲座,认识专业,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地选择。”
对此,来自湖北的新生邱润康有着同感,但不同的是,学校热情的氛围治好了他的“社恐”。“EPC并不是简单地教授英语语法、单词等,而是教给大家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主动性。师生间、同学间都很友善,所以上课时话筒会随时随地传过来。开学第一天自我介绍时,我还有点‘社恐’,就说了两句话。今天我说了4句,虽然不多,但比之前强点。”邱润康笑着说。
深北莫开学的这一周同样举办了不少活动:诗歌兴趣小组,俄罗斯茶-主题“认识一下”等。在诗歌兴趣小组上,新生们用中俄双语朗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而在俄罗斯茶-主题“认识一下”的活动中,所有数学系的同学们在礼堂用俄语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参与了拔河、抢凳子、俄罗斯国情知识问答等小游戏。
“孤身一人来到深北莫,肯定会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不适,但我会保持积极心态去面对这些不适,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资源和时间。”孙姝雯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