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平民老百姓摆脱自己阶层的唯一途径,若是家中有人可以在科举考试上面取得优越的成绩,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会受到很多人的尊重与爱戴。

也就是这样重要的科举考试,在明朝时期却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现象,那就是国家在刻意打压进士数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资料图)

明朝打压的主要是南方进士的数量,而且适当地增加北方进士的数量。这主要是因为自宋朝开始,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到了明朝,中国的南方地区更是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南方地区的教育水平,以至于南方的教育水平与北方逐渐拉开了差距。

这导致了一种什么严重的后果呢?那就是在明朝南方中进士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北方地区。甚至还发生了著名的南北榜案。事情是发生在明洪武三十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朱元璋经反复斟酌,终圈定了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这个刘三吾在《明史》上被评价为“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 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制订,明初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是当下中国人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他与汪睿、朱善三人并称为“三老”。可见刘三吾是十分合适作为这次科举考试的主考的。

但这次的考试结果却是让人们大为震惊的,被录取的51人都是南方人,没有一个北方人。这自然引起了北方考生的不满,于是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而在南京街头上,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

这让朱元璋十分地气愤,他亲自调查之后发现,这些被录取的南方考生确实是靠自己的真实水平考上的,并不存在什么作弊的行为。同时他也通过这件事情感受到了南北教育差距之大,所以为了安抚民心,朱元璋在洪武30年六月,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所录取的六十一人全是北方人,所以被人们称为北榜。

后来为了解决南、北录取差距过大的问题,

明朝的统治者还规定考试录取的进士里,每100个进士,南方录取的考生最多为60人,北方必须有40人

,以此来缓解南北差距过大的问题。也是为了保证各个地方的均衡发展,还能减缓社会的矛盾。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做法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的发展,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南方考生的一种不公平呢?在明朝,中国南方地区的考生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这实属是一种无奈。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