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佘征军在修整笔头。

佘征军(右)向儿子讲解宣笔制作技巧。

佘征军将脱脂过的毛反复梳洗、整理、排列、组合。


(相关资料图)

毛笔制作技艺(徽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文在制作笔管。

宣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产地命名的毛笔品种,它产于宣城市泾县,唐、宋时期走向鼎盛,成为中国四大名笔之一。“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白居易的《紫毫笔》中所赞即为中国四大名笔——宣笔。

在泾县泾川镇上有一处名为“守艺人”的两间门面,这里是宣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佘征军的工作室。1962年出生的他,家族世代都是宣笔制作的传承人,传到佘征军时已经是第六代了。

宣笔制作步骤繁琐,一共需要经历水盆、装套、修笔、刻字这四个大环节,共计10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才可以完成。“一个好的宣笔一定要满足‘尖、圆、齐、健’四个要求,只有做到这四点,使用宣笔书写时才可以做到最舒服的状态,让墨迹书写得更加均匀,而笔尖也可以做到流畅不开叉。”佘征军说。

让更多的人了解宣笔制作技艺是佘征军一直在做的事情, 如今他儿子接过了宣笔制作的接力棒,佘征军也参与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纸墨笔砚》公选课的教学中来,推动宣笔制作技艺的传承。记者 程 兆 摄影报道

杨文(中)带着儿子儿媳一丝不苟地制作着鸡绒笔。

杨文在测试笔性。

杨文为毛笔上浆。

徽笔,发轫于宋代,以“尖、齐、圆、健”四德著称于世,具有含墨量多、易开合等特点,能充分体现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等效果,深受古今书画艺术大师与收藏家们的喜爱。徽笔的制作技艺考究,完成一个笔头要经过72道工序,包括“水作工艺”和“干作工艺”两大部分,选毛料、叠毛、去油脂、梳毛片、卷笔柱、扎笔根等为水作,选笔杆、按笔头、定笔形等为干作。

2014年,“徽笔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家住黄山市屯溪区的杨文出生于徽笔世家,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是制笔好手,杨文深得真传。一支好的徽笔,不仅要保留传统工艺,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良。在家传徽笔制作技艺基础上,杨文总会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诸多书画名家的建议,对传统的羊毫、狼毫 、鼠毫等几十个毛笔品种进行了改良,对徽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重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