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其实主要是因为生育压力和养育压力比较大,令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尽管国家下发了三胎相关政策,但是很多年轻人还是没有成为家长的想法。

而且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生育本身的压力还不算大,最有压力的是学生的教育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每年本科毕业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在起跑线后,不少家长们甚至不惜花重金购买学区房。

为了让学生领先在起跑线上,家长一年花十几万,砸在学生的教育上。这样的花销也让很多年轻人深感:“真的供不起”。


(相关资料图)

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经济是阻碍年轻人生育养育的主要问题,但是其实并不是,哪怕是经济能力足够强的人,也有着类似的想法。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出学霸,曾经有人在北大、清华的校园里面进行随机采访,发现很多学生的家庭组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都是公务员+高校教师。

可见高校教师在养育和教育方面,都能做得比普通职业更好。但是有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却在演讲中表示:“每隔三天,就要庆幸一次,还好自己不是一位母亲。”

北京大学是我国顶尖的学府,学校里面几乎是遍地学霸,有很多各个省份的高考状元。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可见其实力,而这位教授在关于生育和养育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表示很感谢自己的母亲,但是关于母爱的伟大,成为母亲的快乐,其实都是男性创造出来的,是编织了千年的谎言。

她认可母爱也感恩自己的母亲,但是在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和女性的痛苦后,她很庆幸自己没能成为一名母亲。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她的语言很有力量,也很有感染力,但是不少家长看后却破防了。

有家长觉得这位教授是在“曲解”母爱,引导其他年轻的女生们不去结婚生子。还觉得教授是在否定母亲的价值,有网友表示:“成为一名母亲虽然很辛苦,但是真的很快乐啊”。

还有人觉得,这些不生孩子的人对成为母亲的人有莫名的恶意,她们觉得母亲的付出是“圣母”。

但是也有网友很清晰表示:“我也很庆幸,不是因为对做母亲有恶意。恰恰相反,是因为懂得成为母亲的痛苦,是因为社会上女性群体的不被认可,是因为大部分男性的隐身。”

确实,恰恰是因为懂得母亲的付出和痛苦。感谢和不愿重蹈覆辙的情绪同时存在。不要曲解教授的话,不要给她扣上“恶意”的帽子。

养育和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现代年轻人恰恰是因为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知道母亲的不易,了解自己成为一名母亲,可能也不会做得比自己的母亲更好,所以选择不成为母亲,这反而是对下一代负责的行为。

教育不只是说说而已,对孩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引导都很关键

现在很多年轻的学生,刚刚大学毕业的年纪,对婚姻和生育都没有想法。这是因为很多学生都受到过原生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女生。

这一点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问题,更多的是思维方式还有行为方式的影响。来自于传统家长的“愧疚式”、“打压式”教育,来自于部分家庭的“重男轻女”。

这类家长对孩子所谓的爱比较窒息,但是她们会随时标榜自己的爱和付出,以一种“道德绑架”的方式,将学生们困在痛苦的童年里面。

人钟会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有的学生,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这种痛苦没有痕迹,但是应该被重视。

这不是在诋毁母爱,恰恰是因为知道母爱的伟大,但是了解自己配不上这份伟大,所以才决定不连累下一代。

就像有一位网友说的,当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时,不必拖累下一代,所以或者是不生都是选择,值得尊重的选择。

没有人嘲讽母爱,但是也请尊重被人的选择,不要给别人上压力,这才是真正的公平,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行加在别人身上,别太双标。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