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当代西方史学思潮之一。微观史学重在放大和传递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从而完成见微知著、由特殊到一般的历史认识过程。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深度挖掘,相关史学著作往往能够吸引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获得广泛的影响力。但自诞生以来,微观史学也一直伴随着争议和批评,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学者。

微观史学的起源

“微观史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以卡洛·金兹伯格、乔万尼·列维等为代表的意大利历史学家率先提出。但金兹伯格指出,乔治·斯图尔特(George R. Stewart)早在1959年就使用过“微观史学”这一术语,几年后路易斯·冈萨雷斯(Luiz Gonzalez)也沿用了这一说法。但现在的微观史学含义与冈萨雷斯使用时的含义并不相同,当时微观史学是地方史的同义词。1976年,金兹伯格根据梅诺乔的审判记录发表了《乳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精神世界》一书,后于1980年翻译成英文出版,由此微观史学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走入人们视野。其后,微观史学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一股强劲的国际性的史学新趋势。


(资料图)

美国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爱德华·穆尔(Edward Mui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微观史学兴起时,欧洲和美国对大解释体系的信仰均走向崩溃。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尤其是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大部分知识界人士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信仰逐渐瓦解。其结果是,研究视角倒退到更小的分析单位,甚至比民族国家还要小。

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奴隶制在美国南方是一种经济制度,但它的消失并不是因为这种制度本身的任何特征,而是因为北方人再也无法容忍这种制度的不道德。微观史学兴起的过程与此有相似之处,政治事件改变了历史学家对过去的看法,当历史学家不能把历史解释为经济系统的表现时,他们就需要更接近真实的人类事件,这正是微观历史的作用。“当下,任何宏大的理论体系都无法俘获全世界知识分子的心,因此,微观历史将继续作为历史调查的主要方式发展下去。”穆尔说。

微观史学与宏观史学的区别

穆尔表示,微观史学更加关注小事:个人、村庄或者一次事件。通过缩小研究规模,学者可以追踪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在叙述过程中可能会涉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但最终的目标是借此去窥探一个更大范围的普适性。比如,通过追踪一名日本女人离开山村去大城市闯荡的经历,可以揭示更多关于这个地方的女性和移民的特征及趋势;通过观察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重婚审判,能够揭示当时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态度。而宏观史学的例子包括对大规模迁徙、战争、技术突破等问题的研究。微观史学着眼于特定的个体,而宏观史学着眼于超越任何个人经验或个人控制事件能力的大趋势。它们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要确定人的力量在哪些方面起作用、在哪些方面不起作用。微观史学只能回答某些问题,而且很多时候它的研究建立在丰富的历史记录基础之上。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弗朗西斯卡·特里维拉托(Francesca Trivellato)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微观史学和宏观史学的区别。首先,微观史学依赖大量一手资料,尤其是法庭记录、自传和公证文件等文档资料,而宏观史学则大量从间接文献中获取信息,资料有时还是多语种书写的。其次,宏观史学写的是几个世纪甚至是几千年的故事,展开速度很快。而微观史学通过选择材料或是限制材料范围,往往采取一种共时的方法来揭示事件之间的联系,确定随时间变化的因果过程。最后,宏观史学倾向于为了一般化而简化,而微观史学通过尽量不牺牲个体的细节来进行更广泛的概括,并强调个人生活和事件。但是,微观史学也不全盘否定抽象的形式,因为最小的事实和个别的情况也可以揭示一般现象。

另外,微观史学与传记的不同之处在于,传记以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为结构,而前者可能只看一个人生活的一个方面,关注他生活中的关键事件,或关注整个村庄而不是一个人。微观史学研究者和传记作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历史学家面对一个问题时,会通过挖掘个体或群体的史料来抽丝剥茧、寻找答案,有点像侦探。“微观史学是构建答案的一种方式。”穆尔说。

微观史学的争议和批评

厘清了微观史学与宏观史学及传记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微观史学受到的诟病和批评,包括历史学家可能过于深入研究个体的生活经验,过于注重叙事以吸引公众的关注;单一案例存在代表性和有效性问题;用“显微镜”看世界导致有些主张被过分夸大等。

对于这些批评,穆尔表示,从定义来看,微观史学并不具有代表性,而是关于一个特殊的事件或人。微观史学寻找“正常中的异常”,通常关注的都是一些不正常的事情,因为正常的行为和事件不会像异常的一样留下丰富记录。正因如此,微观史学家常常在司法审判中挖掘史料,因为审判可以揭示关于一个时代或文化的其他隐藏假设。通过发现导致司法审判的那些被禁止或法律允许之外的事情,人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认为的“正常”边界。

穆尔解释到,微观史学的研究过程是,当历史学家在档案中发现了一个特别具有启动性的记录,并发现它可以用来告诉人们一些关于那些本来会被历史湮没的人的事情时,例如平民、文盲、妇女或社会边缘人群,这个研究项目就变成了微观史学课题,而不是说学者决定要做一个微观史学研究,然后再去找材料。

比如,金兹伯格在《乳酪与蛆虫》一书中,提出有关16世纪审判特点的问题,这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然后,从这一问题出发,他将范围缩小,以此来洞察当地居民的思维过程和信仰。金兹伯格在书中详细描述了法庭上梅诺乔与审判官之间的言语交锋,再现了16世纪主流文化和次属文化之间的强烈对抗。

微观史学的优势与发展

虽然微观史学重叙事的书写方式受到批评,但这也是微观史学的一种优势,这种书写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微观史学通过拼凑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事实片段来复原事实真相,因而比宏大的社会历史更直接地建立在事实片段的基础上,这给读者一种亲切感,仿佛他们正在阅读的文字出自那个时代的人之手。

穆尔认为,微观史学的优势在于,它使历史学家能够更近距离地了解过去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决策方式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微观历史的一个定义是“活生生的生活”的历史。微观史学并不依赖于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如宗教信仰、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等来解释事情,它依赖于人类的行动和决定,以及人们如何生活。

特里维拉托认为,宏观分析法往往会得出概括性结论,这与曾经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历史研究方法有关。微观史学不是万能药,亦不能提供一套统一的理论,但它可以平衡抽象和细节,在历史书写前后矛盾的地方停下来,通过平行验证得出结论,而不是武断地归咎于结构性突变。与此同时,微观史学也提供了一种创造性地思考“文明”的方式,尤其是在考察文化形式的演变与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关系问题时,这种思考方式不可或缺。

从微观尺度中获取的思想启发,可以与更大的社会图景联系起来。特里维拉托表示,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档案和图书馆的数字化,人们可以从多个记录中找到关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件事的片段,并把它们拼凑起来,从中窥探社会和文化系统出现的问题。由此推断,微观史学仍将在未来全球史学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