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永乐会客厅,位于安福路322号的二楼,起名“城南旧室”,是为了纪念上海永乐影视股份第一位董事长吴贻弓先生。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资料图片)

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

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读着,读着,一位美丽而慈祥的老人哽咽了,脸上被思念的泪水浸湿,她就是著名导演吴贻弓先生的夫人张文蓉老师。这首诗来自小说《城南旧事》,是吴贻弓儿子吴天戈导演特意在黑板上抄写,挂在墙上。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永乐会客厅,位于安福路322号的二楼,起名“城南旧室”,是为了纪念上海永乐影视股份第一位董事长吴贻弓先生。

在城南旧室的壁炉上摆着一个镜框,里面白底黑字,写着“上海电影万岁”几个字,日期2019年5月24日,是吴贻弓先生在病榻上艰难写下的寄语。他心系自己付出一生的事业,寄托无限的情思与希望。吴先生作为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还记得1993年,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影城拉开序幕,次年被列为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电影的青春,在上海度过了传奇而浪漫的光阴:第一首电影插曲诞生、第一部有声电影出现、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故事片……

吴贻弓的学生,后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的江平导演清晰地记得:“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索菲亚·罗兰就是看了《城南旧事》电影录像后,由衷钦佩吴导,决定作为嘉宾来参加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靠墙的两张老旧藤椅很醒目。在圆茶几上,有著名导演吴永刚与吴贻弓的照片。照片之间有张小纸条,上写:“吴永刚与吴贻弓曾坐在这对藤椅上,讨论《巴山夜雨》创作思路”。1980年,吴永刚担任影片《巴山夜雨》的总导演,在物色影片执行导演时,他专门看了吴贻弓的处女作《我的小花猫》,很是欣赏。两人合导的《巴山夜雨》非常成功,获得当年金鸡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上海影评学会会长朱枫告诉我,这温馨的小室有很多有故事的物件,其中一件珍贵的展品是上海影评学会在2005年6月颁给吴贻弓导演的上海电影杰出贡献奖奖杯,由吴导家人捐赠。

安福路322号,是近100岁、西班牙风格的三层花园住宅。现在一楼是朱会长和朋友们打造的电影时光书店,最近在展出中外动画电影邮票。这幢建筑,要进入园区才可望见。与热闹的安福路街面相比,电影时光书店是值得来看一个展览、听一场电影讲座、坐下来喝杯咖啡的文艺之所。

三十年寒往暑来,三十载春华秋实,对广大影迷而言,上海国际电影节早已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是文化的盛宴,是城市的名片,是加深人与人理解的桥梁,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舞台。

坐在沙发上,翻着吴贻弓先生纪念相册,感叹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与他有关的这些“旧事”已融于上海这座城市,伴随着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精彩的记忆!眼前浮现出吴先生在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获颁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并发表激情洋溢感言的场景。当他讲完“电影万岁”几个字后,台下许多导演、艺术家都流下热泪,并鼓掌向吴导致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此时,耳边又回响起《送别》这首歌。(周培元 文并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