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来喜报: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深圳斩获52项,居全省第二。

虽然深圳获奖总数和去年持平,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较去年各增加1项,且各类获奖成果质量持续提升。“金牌”数更多,且奖牌“含金量”普遍提高,为深圳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再添硬核证明。

深圳走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锚定一个目标不动摇。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深圳市委有关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此后召开的市党代会、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市两会,都发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动员令。放眼全球试比高,建成科技创新的全球高地,这才是“创新之都”深圳的目标。

目标决定起势、影响进程。这些年,深圳建立起并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悬赏制”攻关、“赛马制”竞争、“揭榜制”奖励、“里程碑式”资助等科技研发体制机制,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多方资源协同创新势头强劲,托举整座城市成为科技创新“优质高产田”。

时刻锚定目标,才能量出差距、找到对策。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三力”——原始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开放创新能力。如原始创新能力一项,深圳近年来不断提出、不断突破,全力把“卡脖子”压力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对目标的坚定,正是落实在攻克薄弱环节的坚定里。定好目标选准路,科技创新“深圳梦”一定能实现。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