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又一次肩负重要使命。
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被写入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此之前,该片区已被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和深圳“十四五”规划等数个事关未来发展的重要规划中。
2021年初,龙岗区谋定“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在深圳“东进”战略主战场,划定了26.29平方公里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这一片区承载着引领全区发展的厚望,目标打造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深港合作为特色,集国际化创新策源地与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湾东智芯”。
战略实施一年有余,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接连迎来政策利好,片区在交通配套、空间规划、科创体制改革等方面最新进展如何?
◢交通迎来“大爆发”
大运枢纽年底投用,14、16号线预计今年开通
机械轰鸣,高耸的塔吊伸展巨臂,巨大的钢结构撑起“湾区之舞”的骨架,一座巨型的交通枢纽雏形初现......
近日,记者在大运综合交通枢纽(下称“大运枢纽”)的物业开发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戴着口罩紧张作业,项目建设“抢工期”的节奏加快、火力全开。
大运枢纽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大运枢纽总体工程量已经完成70%,已经实现“洞通”“轨通”“电通”等里程碑节点,预计今年年底与地铁14号线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大运枢纽是深圳东部唯一汇集地铁、城际铁路、公交、以及各类接驳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7.32万平方米。
该工程将推动解决龙岗与中部和西部片区的交通衔接问题。3号线、14号线、16号线和深大城际(原33号线)四线将在此实现换乘。
今年,途径大运枢纽的重要轨道线路也将“面世”。根据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深圳将开通地铁14、16号线。大运枢纽项目责任人介绍,近期将开展14号线“热化滑”和机电设备安装等工作,预计在今年底实现14号线开通运营。
设计时速120km、全程约45分钟的14号线,之于龙岗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未来,龙岗人乘坐地铁快速前往罗湖、福田等城区将成为现实。
◢顶层设计谋全局
院士团队任“湾东智芯”总设计师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未来成功与否,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高水平的规划方案和规划的落地实施。”深圳市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在深圳市两会期间谈到。
李学金建议,要加快制定“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五年行动和实施方案,在推动部省市共建平台建设、加快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区域创新主体和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等方面精心谋划,制定具体任务,奋力推进。
可以说,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亟须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高起点谋划。
龙岗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署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岗区已聘任上海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团队为“湾东智芯”的总设计师,开展“湾东智芯”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该规划立足全球视野,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推演等先进分析技术,高水平、高标准谋划“湾东智芯”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将成为后续片区相关规划和转化实施的顶层设计。
据介绍,未来,龙岗区还将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领导小组,深入研究片区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文体配套、交通设施、深港合作等各方面内容,系统编制片区开发建设计划,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并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各类规划落地和项目实施。
◢集聚科教资源
鼓励高校设立更多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
科教城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强。
过去一年,龙岗区加强科研机构和创新资源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布局,推动片区在创新资源汇聚、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均呈现出新气象。
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局统筹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1+2”改革事项,推动港中大(深圳)成立技术转移部门,协助港中大(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新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
过去一年,龙岗区科技创新局与港中大(深圳)建立起“每周至少一次”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支持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推动高端科研机构布局;并支持企业和重点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科研平台,支持港中大(深圳)与重点企业建成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先进合成材料联合实验室。
当前,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以深圳国际大学园为核心的创新智核逐渐形成,集聚5所高校,成功建设3个诺奖实验室、2个市级基础研究机构、42个创新平台。
未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阵容”有望进一步扩充。据龙岗区科技创新局,过去一年,龙岗区已积极推进区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工作,主动对接深圳湾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探索可落地的项目资源。
今年1月召开的龙岗区委七届二次全会透露,2022年,龙岗区将继续支持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全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发展,鼓励高校设立更多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城。打通大运AI小镇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交通联系,大力推进嶂背片区土地整备,吸引一批高科技头部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抢抓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机遇,开展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规划研究,主动承接前海、河套等重要深港合作平台要素溢出,实现国际大学园与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融合发展等。(记者 刘越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