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4月22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陈玉) 为了解首批国际化街区建设情况,推动形成全市国际化街区网络,4月21日下午,一支由市人大代表等组成的视察队伍从市民中心出发,先后前往蛇口、招商两个街区,深入了解了蛇口街区为外籍居民提供的智能化办事服务举措,并在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举行“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国际化街区建设情况座谈会”。
深圳国际化街区建设成果将为全国贡献经验
为推动我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培育多元共融的国际交往氛围,市委外办于全国率先提出了“继续深化国际化社区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化街区”的路径探索。
2019年,市委外办制定并发布《关于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同年底,我市首批国际化街区创建名单(2019~2022年)正式公布,登上名单的20个街区覆盖了我市10个区(新区)。
经历了3年创建期,首批参与创建国际化街区的20个街区将在今年迎来评定验收的“全市大考”,通过评定验收的街区将获得授牌,正式成为“深圳国际化街区”。同时,《深圳市国际化街区建设评价指南》和《深圳市国际化街区规划布局与建设指引》也即将发布,为全国的国际化城市建设贡献“深圳经验”。
蛇口街区多举措提供
“一站式”涉外咨询服务
21日下午,市人大代表们首先来到蛇口街区实地调研。作为我市外籍居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蛇口登记在册的境外人员超8000人,来自106个国家,涉外管理服务需求量巨大。
在蛇口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在门口的宣传展板上,工作人员贴心地用中英双语列出了本周提供的服务内容排期表,包括法律咨询、公证业务、涉外调解、心理咨询、知识产权咨询等。
招商街区创造涉外服务的多项第一
市人大代表们第二站来到了招商街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该街区创造了多项涉外服务的全国、全市“第一”,包括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街道级国际创投联盟,发布了全国首本国际化街区建设白皮书,设立了全市第一个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街道级办理点,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外籍居民服务点——沿山社区外国人服务站等。
在位于招商街区核心地带的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市人大代表们参观了中心独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在中心的国际志愿者之家,10名国际志愿者正在讨论近期工作计划。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中心的国际志愿者注册在案人数已超390人,特别是新组建的抗疫国际志愿者队伍,已成为南山区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力量。
国际化街区建设的“深圳标准”即将出炉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委外办主要负责人对我市国际化街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介绍。该负责人表示,去年“越深圳、越国际”国际化街区建设体系作为47条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由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该负责人表示,我市的国际化街区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始终强调特色化发展,根据各街区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做到精彩纷呈、各美其美。
今年,市委外办将发布《深圳市国际化街区建设评价指南》,“国际化街区”这一深圳市首提的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抓手概念将正式具化为国际化城市建设领域的“深圳标准”,为构建深圳全市国际化街区网络提供先行经验和示范样板。座谈会上,深圳技术大学课题组对《深圳市国际化街区建设评价指南》编制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记者了解到,《指南》将从街区治理、居民国际素养、国际化传播、国际交往、国际人才服务等多元角度明确和细化评价标准,形成从规划、建设、阶段成果、可持续发展全过程的指引和评价体系。
建议涉外政务服务网页尽快实现双语化
市人大代表们充分肯定了我市国际化街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对蛇口和南山街区的国际化服务举措点赞,但同时,他们也为国际化街区未来的发展建设提出建议。市人大代表肖甜建议,街区可以根据本地聚居最为集中的外籍居民背景,适当突出其文化特色;同时她表示,国际化街区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人才,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回应从境外回流的华人子女进入非国际学校的需求,真正让所有对深圳心之所向的国际化人才都能解决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市人大代表何珊珊则建议,随着政务服务网络化的推进,外国人工作许可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但是办理页面却只有中文。“虽然短期内实现所有政务服务网页的双语化并不现实,但我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把所有针对外籍人士的业务办理网页率先实现双语化,打造外籍居民友好型的政务环境。”她说。
关键词: 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