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15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2013年,32.5岁的郑文先第一次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并参与推动了深圳与以色列科技企业的合作,这段经历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如今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的他说,喜欢深圳的创新与务实,希望深圳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所有的人、无论是多少岁都能大胆探索。

郑文先2004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深圳,成了一名公务员。回忆起自己32.5岁的时候,正是2013年。这一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经济持续发力。当时郑文先从事的就是与此相关的工作,“能为深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天工作都充满激情。”他说。


(资料图片)

郑文先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出国调研。在这次调研中,他见到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尼尔·谢赫特曼。“丹尼尔·谢赫特曼教授分享了以色列创新系统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关系的见解,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现场听诺贝尔奖得主分享,当时心情非常激动,分享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郑文先说,除了吸收到了许多新鲜的观点和知识外,那时出访他也参与推动了深圳、以色列科技企业之间的一些合作。

2018年,郑文先加入了人工智能新锐企业云天励飞,负责战略规划、知识产权、专利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谈及这次转型,他说,人工智能是第4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深圳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2.5岁。这个城市未来如何以年轻的心态和热情,重燃奋斗的激情,以平均年龄的思维,爱护保护年轻人的创新?郑文先认为,深圳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不仅要鼓励深圳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同时也要在社会上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让所有的人、无论是多少岁,都能够保持大胆探索的信心,在创新上无所顾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