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 记者 张妍 谭彪 严文婷 文/图/视频

咚咚隆冬隆冬……暑假进入尾声,每天晚上7到9点,强劲有力的鼓点准时在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社区西贡村康乐中心响起。

循着鼓声看去,敲鼓的是位面容清秀的少女,杏眼含笑、长发披肩,细细的胳膊抡起鼓槌却力道十足。旁边敲锣、打钗的两位年纪更小,却也是有模有样。


(相关资料图)

在西贡村,这样的寒暑假麒麟舞培训课已坚持了两年。究竟麒麟舞有着怎样的魔力?让一群青少年每天翘首以盼来参加学习。

麒麟舞与谭仙古庙年代相若

说起西贡村,最有名的当属被誉为大鹏半岛“树王”的樟树。这棵树龄572岁的国家一级古树,大致诞生于明代宗景泰元年。樟树旁的谭仙古庙,建于清代,目前已被列入大鹏新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西贡村麒麟舞历史与古庙相若,79岁的林庭辉是第四代传人。回忆起十几岁起跟随父亲学习的场景,他说:“那时过的是半渔半农生活,除了打渔还要种地。”日日为口奔忙,每年只有冬至过后,庄稼收完了,村里人才有空开始操练麒麟舞。

年复一年的勤于操练是为了大年初一的巡演。这天是西贡村的大日子,男女老少都要出动。麒麟队队员更是清晨6点半便要集结,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巡演不仅要在西贡村,还要到邻村去,沿途遇到其他麒麟队还要行礼避让,礼节周到。

“当时生活水平不高,麒麟队的装备由村里的华侨捐赠,宝贝得不得了。”林庭辉说,孩子们尽管“眼馋”得不得了,但连锣、鼓、钗都不允许碰,所以那一批孩子学麒麟舞的不多。20世纪末,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麒麟舞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

深港两地友好往来的见证

29岁的钟惠滔是西贡麒麟舞的第五代传人,跟他同批的约有十几位。

村里保存着一张珍贵的光碟,拍摄时间是2002年春节,一位从香港返乡探亲的村民拍下了麒麟队表演的精彩场面。视频中,钟惠滔跟其他几位年龄相近的少年,身穿整齐的红色夹克,落力表演。由于麒麟头净重近10斤,少年体力不支,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位少年悄悄地从尾部向前,接过麒麟头,替换接力。

西贡村居民小组组长钟少军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们前往香港购买装备,认识了一位制作麒麟的香港西贡村民。“当他知道我们的村子也叫西贡时,觉得很有缘,就答应半买半送给我们,我们只需要购买一只,就能带一对麒麟回来。”正是这样的渊源,两地村民常来常往,交流麒麟舞技巧和装备。

如今,西贡村麒麟队还保留着不少香港西贡友人送来的装备,锣、鼓、钗,还有麒麟,其中一只金色的麒麟头,挂着一条红布,上书“西贡麒麟堂:四季平安、昌运兴降己亥年八月吉日”,是2019年香港西贡友人赠送给西贡村的礼物。这些都是深港两地友好往来的见证。

西贡村与香港根源深厚。过去,不少村民前往香港定居,2000年重修谭仙古庙时统计显示,在深圳的西贡村民与在香港的各占一半。2003年,也是在香港同胞支持下,西贡村康乐中心建成了,麒麟队有了自己的“家”,逐渐发展壮大。

今年正式申报区级非遗项目

今年,西贡麒麟舞正式申报区级非遗项目。日前,在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南澳办事处联合举办的南澳非遗项目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西贡麒麟舞得到了省市级专家认可,其中特别提到麒麟舞在西贡村广受欢迎,男女老少都热衷参与。

正因村民的这股热情,西贡村从去年起开办寒暑假麒麟舞培训课。“学麒麟舞要从打鼓开始,麒麟是听着鼓点指挥舞动的。”钟惠滔说,大部分青少年都已学会一首以上鼓乐,很多开始学习锣和钗,也有部分学起了舞麒麟。麒麟舞,又被称为“武”麒麟,学习者要从扎马步开始,村里还为此开设了南拳课程,为孩子们打好功底。

14岁的董青芳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打鼓少女,她与12岁的董嘉敏、10岁的陈悦馨等7位女生非常热爱麒麟舞,成为了培训课上的一抹亮色。皮肤黝黑的陈悦馨是位运动健将,她最想像爸爸一样当“麒麟头”,动作敏捷的她舞起麒麟头活灵活现。

西贡村不仅有麒麟少女,更有全家上阵的麒麟迷,董青芳的妈妈常带着她和6岁的弟弟合奏。

“以前我们学的时候,老师傅会买一盒皮蛋,打得好、舞得好就奖励给我们,现在的孩子们什么也不缺,他们都是真正的热爱。”钟惠滔感慨地说,现在能让西贡村的青少年们离开电视机、放下手机的就是麒麟舞了。

“麒麟队的经费一直靠村民们自发捐款,非常有限。最大的愿望是能评上区级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就能有经费保证。”钟少军看着孩子们认真训练的样子,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为孩子们置办一套适合他们的装备,办一支少年麒麟队,让西贡麒麟舞代代相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