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梦想、力量……这是青年的模样。
创新、活力、奋斗……这是深圳的模样。
潮涌深圳,深圳青年们怀揣初心,一路坚定。
(相关资料图)
他们用向上的热忱,担起内心的向往。
他们用躬身的匠心,扬起前行的风帆。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这是深圳的模样,
更是青春的模样。
圳青年,正青春。
奋斗者,正青春。
深圳市委网信办、深圳报业集团联合推出短视频系列专题《青春百年,看我圳青年》
献给每一位坚持发光发热、正青春的你。
初次见何子龙是在10月的一个中午,深圳龙华区大和村里,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助残主题的座谈会,准备去吃午饭。他快步走进一家河南面馆,在前台点好菜后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下。
过了几分钟,服务员端上来一大碗汤面。他用下巴和右侧肩膀夹起桌上的筷子,插入碗里,再用下巴转动筷子搅拌,然后轻轻用力按住筷子的一头,利用杠杆原理捞起面条,快速地大口吸入,整套动作熟练自然得仿佛已经做过千遍万遍。
“如果在家里吃我就用脚来夹筷子了,但现在在外面,那样不文明。”何子龙笑笑说,抬起肩膀推了推掉在鼻梁上的眼镜。眼前的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袖上衣,留着利落的寸头,人很精神。或许是没有双臂的原因,他比同龄人显得瘦小一些。
今年9月,何子龙火了。他用嘴咬笔写书法的视频登上了热搜,被新华社、央视新闻等100多家媒体报道,他也因此被大众所知。走红之后,他经历了异常忙碌的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接到各种采访或活动的邀约。
一开始,他主要分享书法创作,后来,他更多地讲述一个残疾人如何找到自信,回归生活。
意外走红
过去一个月里,何子龙受关注的程度“有点出乎自己的意料”。
他上网搜索关于自己的报道,如果按照不同的媒体平台来计算,“包括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等都算在内的话,有100多家”。
33岁的何子龙是浙江丽水人,由于从小失去双臂,学会了用嘴咬笔写书法(简称“口书”)。他经常在网上直播“口书”创作,慢慢地,被越来越多人发现。今年9月,何子龙“口书”的视频被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他的故事也在国内快速传播开来。
上一次被这么多人关注,还是在2015年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何子龙受邀与众多残疾人“口书”书法家一起,现场展示“口书”书法。
何子龙“口书”书法被央视新闻报道。
伴随着意外走红,何子龙的生活也出现了一些不同。除了经常有媒体联系他做采访外,他还接到不少公共活动的邀请,“包括街道、社区、学校和图书馆,都有邀约去做讲座”。
10月29日下午,深圳龙华区大和村,七八个中小学生哗啦啦地涌进何子龙的工作室。这是一间平房,黑瓦白墙,坐落在距离村口不远的斜坡上。房子格局方正,光线明亮,有两面墙壁挂满了书法作品。房子中间摆着一张长桌,桌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何子龙和孩子们围成一圈,在简单地寒暄过后,开始切磋书法技艺。
何子龙弯下腰,咬着笔杆子,微微摇晃脑袋让笔头蘸取墨水,然后快速走到桌子另一侧,果断落笔。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何子龙,脸上流露出惊讶的神情。那时,房子里忽然变得安静起来,似乎连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他写字。
这些孩子并不认识何子龙,他们跟着父母来到了这里。前不久,有家长看到何子龙的报道,想请他给孩子们讲讲书法,何子龙马上答应了。对他来说,分享书法创作,给予别人鼓励,这正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何子龙在工作室里写书法。
何子龙每天都会抽出4到6个小时的时间练习书法,同时在网上直播,“一般是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有时候晚上也会直播”。他还经常把自己“口书”片段剪辑成短视频,发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破亿,还获得大量的转发和点赞。许多网友在视频下面留言,夸他“好样的!”
“有的人在跟我交流时候说,他的字老是写不好。我想要告诉他们的是,既然我可以用嘴巴咬笔把字写出来,那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可以把字写好。”何子龙想通过“口书”直播,给更多人传递信心和鼓励,让更多人喜欢上书法。
何子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