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实习生 宋思漫)10月25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春贺岁——2023深圳楹联文化活动”策划的楹联征集令在《深圳晚报》一经刊出,五湖四海,应者云集。

一场从深圳发出邀请的楹联文化活动,与这座先行示范之城产生了奇妙互动。11月13日,“最佳楹联”火热征集结束之际,活动组委会共收到11000余件作品,作品数量的高度反映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情。


(资料图片)

而在该活动的发起地——深圳,也活跃着一批“爱联人”。他们或是穿梭于高档写字楼的金融精英,或是在学校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或是每一个城市辛勤奔跑的人……他们的另一面,正用传统文化的独有力量,回以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长久的相拥。

万万没想到,楹联文化在深圳这么火。

深圳聚集了一群热爱楹联的年轻人

王小满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深圳某知名金融机构就职。简约干净的白衬衫、典型的金融精英穿搭,记者见到他时,很难一下子把他与楹联联系在一起。

据说他是在上大学时,一不小心“入坑”楹联的。“作为一个理工科男生,看到有技巧的、好玩的东西,就想试一试。”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对以“对”的形式出现的事物,有着某种特别执着与迷恋。楹联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自五代起,经一千多年,早已融入民族的血液中。

也许就是楹联中丰富机巧的谐趣和足以让人进入“心流”的力量,让王小满为之着迷。在他看来,对联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最常见的春联,反映民风民俗及美好祝愿。

第二,机巧联,你出我对,文字技巧可以很有趣,比如偏旁自带“金木水火土”的“烟锁池塘柳”,比如双关出句:“伐木为琴,先斩后奏”。

第三,是文学层面的楹联,历史上的文豪如纪晓岚、林则徐、曾国藩等,都有不少传世的对联作品。而他最初入坑的是机巧联,曾以《清华园》为题做过一副白话联:“到江湖相忘的时候,白桦树还刻着那两个名字;在你我初遇的地方,紫荆花正盛开又一场青春。”

王小满尤其喜欢楹联的谐趣,有一段时间他爱玩“无情对”,即文字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比如“安非他命”对“如是我闻”,比如“白毛浮绿水”对“黑脸包青天”。他还在深圳写过一副:“坐地日行八万里,下沙美食一条街。”

研究生毕业后,他在香港、北京两地工作,2019年才正式成为“深圳人”。刚到深圳,他本以为如此年轻、现代的城市,不太会有玩楹联的人。没想到,深圳市楹联学会聚集了一群爱楹联的人,这批人也成了他除了工作关系外最先认识的朋友。“在深圳有个很明显的特点,玩楹联的人都非常年轻,所以给这个圈子添了很多蓬勃的朝气。”

他如今又开始琢磨“对联中的文侠世界”,准备做一部以机巧联为主题的动漫,想要用对联故事的趣味和魅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另外,他还是知乎上对联话题下非常知名的答主,楹联文化成了他工作之余的最大乐趣。

“楹联里的深圳”展现美好烟火人情

在楹联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其隐藏的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安憩。这也是楹联能够在深圳处处落地、生长的原因,在一种看似“不搭界”之下,完成了“无界限”融合。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有一个“楹联里的深圳”。大鹏所城、凤凰古村、坪山大万世居、梧桐山登山道入口、南科大校园内,还有家家户户在春节到来时张贴的大红春联,尽情展现着城市里的烟火人情和美好憧憬。

姚举旗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是龙华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读初中时,我先是因古诗词接触到平仄格律,自学后便开始尝试对句。我曾在网上搜寻诸多‘漂亮的上联’,记录在自己床头的小本子上,灵光一闪时想出下联,过程乐趣无穷。”

时间一长,她希望自己除了对句、还能“成联”,即创作出完整的对子。她开始大量阅读古人诗集,同时不断观察联友作品。她用“顿悟”来形容自己学得成联那一瞬,“突然感觉,这个成联,我会写了。”

姚举旗读大学时是校楹联部部长,与同学“青梅煮酒,高声诵诗”。毕业时,她还为全校毕业典礼会场创作了楹联。而她的职业之路,也深受楹联影响,她因一份附有诗词楹联作品的简历,而进入龙华中心小学校领导的视野。入职后,她开设了楹联文化校本课,带领孩子们阅读有趣的楹联故事,体会平仄对仗中的韵味,感受楹联丰富多样的用途。

姚举旗说,深圳这座城市无论是景点还是街头,都有楹联元素引人驻足;在结识的深圳联友中,她感受到一股年轻化的趋势。

“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平常自然呼吸的时候注意不到,但它在你的骨子里。你天然的和它亲近,因为熟悉。”在她看来,传统文化是一种广博悠远的生命。个体的生命接近传统文化的生命,只有用尽全力地拥抱,才能够深刻地予以了解——而只有在深刻了解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下去。

深圳楹联文化活动有创新有创意

在姚举旗心底氤氲的“对楹联的痴”,深圳市楹联学会的每个成员身上都有。该学会成员虽仅有几百人,但每次征联活动都会吸引许多外地联友参加,场面热烈。

收到的联作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最初开展活动时的1000余件,到2020年某次活动的6800余件,再到“深圳2023迎春楹联征集启事”发出后收到的11000余件作品,数量不断创新高。国内许多资深联友表示,深圳楹联文化活动无论是氛围,还是活动水准都非常高,尤其有大举开拓、创新创造的能力。

深圳市楹联学会办公室主任牛磊引用山东聊城联友的一段话,解释了深圳楹联文化特色:“一是楹联氛围浓厚,深圳市楹联学会、宝安区楹联学会等经常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楹联活动还深入学校、社区和企业;二是境界开阔,深圳市活跃着一批高水平的楹联家,以他们为纽带,深圳与全国的楹联互动日益密切,并且每年都多次组织全国性楹联征集活动,得到各地联人高度认可,口碑甚佳,树立了深圳楹联的良好形象。”

牛磊向记者介绍,深圳市楹联学会不断致力于推广楹联文化,学会成员在不同工作岗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隽永魅力。例如珠光小学的语文名师刘红艳,就将楹联作为特色教育引入学校4点半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文化自信和传承。”

为何楹联在深圳这么火?王小满和姚举旗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深圳包容多样的文化氛围,与开拓创新的发展态势,奠定了楹联在这里生生不息。正所谓: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

【读特新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春贺岁——2023深圳楹联文化活动

2022年10月25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晚报社总承办,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市书法家协会、深圳市楹联学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承办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春贺岁——2023深圳楹联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春贺岁——2023深圳楹联文化活动”将重磅推出“征集、评选、讲评、书写、展览、拍卖、捐赠、派送”八大版块,同步开展“楹联+”系列文化讲座、“年度十大楹联”评选及颁奖活动、“深圳有礼”新春年礼派送活动、楹联迎新·新春送福活动、新春楹联名家书法作品展五大精品项目以及数十项延伸项目。

楹联作品欣赏

《美人韵》

作者:王小满

美对媸,朱对紫,母仪对女史。黛玉对绿珠,东哥对西子。枉凝眉,柔绕指。绛唇对皓齿。清水出芙蓉,容华若桃李。萧关落雁不胜弹,洛浦惊鸿差可拟。凌波绰约,一脉花香隔岸分;咏雪纷纭,无如柳絮因风起。

人与你,我与伊,意马与灵犀。阿娇与汉武,楚霸与虞姬。含羞草,连理枝。独酌与相思。青梅初待字,红叶忆题诗。巫峡朝云赋春梦,巴山夜雨话秋池。同穴缠绵,双飞化蝶今何处;在天缥缈,七夕牵牛共此时。

《咏大雁》

作者:姚举旗

知寰内非蜗角经营,故飞身每入云心,春其在序、秋其代序;

信人间有白头承诺,试注脚何为情字?生固随之、死亦随之。

关键词: 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