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23日讯(晶报记者 朱健 何海波)在百度输入“李毅”,名人有三:一个是西晋将领,一个是开国少将,还有一个足球运动员。

有人说足球场其实也是战场,早些年的硝烟隐入尘世,足球运动员李毅如今也卸下“戎装”,穿上西装。


(资料图)

他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卡塔尔世界杯。本届卡塔尔世界杯的某直播间中,昔日的足球悍将坐在评论员的位置上,正襟危坐,口吐莲花。

对于李毅的身份转换,前深足俱乐部总经理李虹这样说:以前靠腿,现在靠嘴。

这样的总结不能说不到位,但还是过于简单,毕竟李毅这个名字具备着更多重的镜像。

他是个横扫联赛的锋线天才,他是个关键比赛错失良机的庸才;他很有个性,他过分张扬;他是受人追捧的“李毅大帝”,他是务实低调的足球评论员,等等等等。

争议就像难缠的蚊虫,这么多年来,一直围着李毅转悠。

关于李毅,从争议开始,也注定无法在平静中延伸。

世界杯

关于球员时期的李毅,最大的争议来自于2004年亚洲杯的决赛。在面对日本队门将川口能活时,他“射失”了那记原本可以拯救球队的单刀球。

那一夜,李毅曾在遗憾和不甘中辗转难眠。毕竟,那是中国国家队离亚洲杯冠军最近的一次,也是迄今为止的一个最高峰。

时至今日,他仍遗憾当时选择的趟球路线“太直了”。“我当时趟的那一下,如果稍微再往边上2米或者1米,我相信那球他(川口能活)肯定是碰不到的。”

也正是在那届亚洲杯之后,李毅告别了国家队,直到2011年3月退役——从此之后,世上再无“蚌埠回旋”。

“无论做什么,一切都要向前看。”世界杯开幕前的某个下午,位于福田华强北的一家咖啡厅,灯光温暖,音乐舒缓,43岁的李毅向我们阐述着他和这个世界最新的相处方式。

“向前看”的李毅释怀了很多,包括曾因为落选国足征战韩日世界杯大名单的失落不甘。

2001年5月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对阵柬埔寨的比赛,是李毅在国家队的首秀,当时国足主帅是米卢。不过此后李毅未能入选2002年世界杯名单,因而他也曾表示,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参加世界杯。

2022年10月,前国足主帅米卢来到了广州,当年参加韩日世界杯的大部分球员都应召而来,李毅也去了。米卢一上去就给了他一个热情拥抱和问候,“我的前锋,你最近好吗?”

当天聚会的氛围很好,回忆汹涌而出。塞尔维亚老人也再次向李毅解释当时的艰难选择,“不是我不想带你去,当时前锋实在太多了。”

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但在李毅听来,还是倍感温暖。“如果要是换作20年前,我可能还想不开。现在我想通了,我也做过教练,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选择。虽然说世界杯是每一个足球运动员的梦想,但或许人生有点遗憾才更完美。”

当时,所有人觉得2002年是中国足球一个辉煌的开始,但谁也没想到,之后整整20年了,中国队再也没有迈入过世界杯的正赛。

关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在那一次的广州聚会也是热议话题。下一届2026年世界杯,亚洲有8.5个名额,但米卢说中国队也未必能够出线,李毅、肇俊哲们还不服气,大伙儿就坐下来一起数数,能踢下届预选赛的当打之年的球员。

“哎,还真没把握,确实没有人。”李毅叹了一口气,“老米说回到中国很开心,但是看到现在的中国足球很不开心!”

对于中国足球的窘境,李毅有自己的看法,“其实不能说这20年我们没有进步,只是进步太少。这20年别人进步太快,他们的时速现在可能是100公里了,我们还是50公里。”

李毅 摄影:晶报记者 李一凡

解说员

眼下,李毅正在以体育评论员的身份参与着如火如荼的卡塔尔世界杯。

做体育评论员原本只是“退役——做主教练”短暂空当的一种尝试,但谁能料到,李毅的解说风格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双重肯定。

深爱足球、不服输、执拗、率性,甚至有那么一点自嘲。

有次李毅在某平台解说足球比赛的过程中,特意点名称赞场上的一位球员:“这球护得不错!”

当时他旁边的搭档接过话茬:“说起护球,大帝你肯定是特别有心得。”随后两人哈哈一笑。

借用某网友的评价:“大帝的解说跟他的亨利式护球一样,有水平。”

从一个优秀的足球明星转行做优秀的解说员,其实很常见,远有莱因克尔和亨利,近有刘越和徐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说风格。李毅的自我评价是——“严谨吧,毕竟我的优势就是在专业领域上。包括打法阵型还有换人的预测,作为踢过职业足球的人来说,基本上都能有准确的诠释和判断。”

不论是做解说还是踢球,李毅觉得每一件事其实都要用心去做。“严谨”是李毅现在最满意的自我标签,他把做球员时的很多好习惯都保留下来了,包括每天必须要有的健身时间,对高热量饮食的控制,“不能让自己胖了,不然上镜就不好看”。

还有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解说比赛前,不划水不摸鱼,对双方球队背景资料尽量做到了如指掌,为了不出差错,提前下足了工夫准备内容。

世界杯开幕前一个月,只要一有时间,李毅就翻阅大量的国外资料,“没有办法,这两年国际足坛的变化太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大脑根本不够用,一不小心,就跟不上最新的资讯。比如说,这次参加世界杯的加拿大队,真的陌生得可怕,别说是普通球迷了,就算是足球记者,也未必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对于本届世界杯,李毅看好的球队一直没有变过,“阿根廷吧,不是说梅西迪马利亚这些球星好用,这一届这支阿根廷队感觉很团结。”(编者注:本文刊发前夜,阿根廷1:2不敌沙特,爆出本届世界杯惊天大冷。)

他的第二选择是法国,“法国的天才球员太多了。但一个核心问题,现在足球不是靠一个人,就看主帅德尚能不能驾驭这一大群球星。”

还有梦

我们问李毅:“会一直这样解说下去吗?”

他沉默了一下,用手摸了摸刚倒上的枸杞茶,还有点烫。

足球场的梦想亦有余温。“不会,迟早有一天我会回到足球场,做职业队的教练。”他斩钉截铁的回答令人有点意外。

退役之后,除了做解说员,李毅还在深圳、河北、四川九牛等队担任过主教练或助教。时间或长或短,评价也褒贬不一。

其实以李毅现在的名气和能力,如果在解说或者网红的道路上深耕,名利双收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但只要有执教机会,手握从D级到职业级的全部教练资质证书的他,可以说会义无反顾地奔向教练席。

对于李毅内心还在燃烧的梦想,李虹说,“他是真想干事,但又心思缜密;想保周全,但骨子里又有一股冲劲。”

人在庙堂,心在江湖。一位关系极好的媒体人也说,“李毅心里埋伏着千军万马,解说员绝对不会是他职业的终点。”

别看身居庙堂式的环境,他心里其实一直住着个足球江湖。只待时机成熟,只待十拿九稳,便倏尔抹杀一切的和谐与宁静。

当教练的念头并非一开始就有,孩提时代的李毅,只想充当球场前端那支穿云箭,而现在想法改变了,“以前觉得教练不重要,有一群好球员,踢呗。但现在不这样想了,教练对于一个球队来讲是决定性的。”

甚至在李毅看来,做解说员,也是为以后的教练生涯“备战”,“做赛事的解说,可以说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大补充,队员不是机器人,不是按照你自行设计的程序来执行,需要更全面先进的理论和更多的实践,来补充你的战术储备。”

李毅还觉得,自己做教练有一项特殊的才能,“就抗压能力而言,从小踢球到做教练,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未必有人能够超越我。我甚至可以今天去做教练,同时也做好第二天就背包走人的准备。”

这可不是吹牛。被黑的中国球员那么多,一般人面对嘲讽,要么回怼,要么逃避,要么自闭。就像一个人走在路上,别人不停地辱骂你,冲你扔石头,指责你。开始,你可能也会回骂,会捡起石头扔回去。

网友们对李毅最初也是调侃,是诋毁,是各种无脑黑。但李毅没选择回击,他不在意额头的大包和耳边的嘈杂,甚至微笑着坦然接受了那些石头。因为石头不仅会让人痛,也会令人清醒,令人保持方向感。

于是,在口水中和争议中,李毅最终蜕变成“大帝”,逐渐被公众接受并且喜爱。

深圳情

中国足球原本就是一个虚幻的名利场,名利场是一切的集合,是加强倍数的喜怒哀愁、贪嗔痴念。名人故事在成为时代叙事的一部分之前,首先是关于自我的故事。

李毅的足球故事,折射的其实是一代人。他说,每个人也许从中都可以照见自己。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群人:少小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赶上中国职业联赛的黄金开始,凭借自身努力进入国家队,承载着一个大国的足球梦想,看到胸前的国旗就浑身颤栗,进球后恣意挥洒青春,错过进球千夫所指。

这一切,如今回看,就像一盏走马灯让人眼花缭乱:激动、高峰、低谷,以及狂热过后的清醒。

如果某一天不再有关注,那是一种幸运,抑或不幸?

李毅说无所谓,任何标签或者人设都挺虚幻的。他现在只想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现在的李毅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更加自信、更加饱含深情,“我其实最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深圳执教。我的孩子和爱人都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对于家乡的球队,我没有理由不热爱,不珍惜。”

从职业生涯来看,其实足球场上“最好的李毅”也属于深圳:

从2000年到2006年,李毅在深圳队效力了7个赛季;2003赛季,李毅以14球获得末代甲A金靴;2004赛季,李毅和深圳队一起成为元年中超冠军;2005赛季,李毅和深圳队一起打进亚冠四强……

这个城市留下了李毅太多的烙印,前段时间,他在家里还特意整理了当年他效力深足时报纸上的相关报道,有晶报的、晚报的,也有特区报、商报的,“那一大沓,满满全是回忆。想想以前在深足踢球的日子,那可叫做激情燃烧的岁月。尤其是在球队困难的那些年,‘大头(李玮锋绰号)’在后,我在前面,每一场我们都是拼了命地踢。”

李毅现在最爱看的书就是历史书,从战国到三国,再到大明王朝。只要碰到同好者,都能聊上半天。

他说审视过去,就像照镜子。但同时,这面镜子并不是完美无瑕、巨细无遗的。

或许,李毅现在所做的一切,所经历的一切,就是为了能够在这面带有瑕疵的镜子前与自我和解,让故事走到最好的将来,让内心归于真正的宁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