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00在深圳音乐厅,由戏剧导演、指挥家、作曲家蔡东铧执导的国潮乐剧《韩熙载夜宴图》亮相第二十届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暨深圳市演出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系列演出。擅长跨界的蔡东铧将这幅旷世名作中的艺术演绎转嫁于舞台之上,巧妙地以序幕《菩萨蛮》架设起古人与今人的情感链接,千年前南唐的衣食、乐舞和文化也得以重现舞台。演出前,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蔡东铧,畅谈艺术创作感悟。
(资料图)
乐剧为梁,打通古今艺术审美趣味
《韩熙载夜宴图》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南唐巨宦韩熙载府上开宴行乐的场景,也将韩熙载和李后主的故事以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保存至今。在序幕《菩萨蛮》及《悉听琵琶》《王屋六幺》《宴间小憩》《管乐清奏》《夜宴何休》五幕之间,蔡东铧用“一对情侣”与“唐伯虎”的视角观察,聆听那段历史。在演出中,观众可以看到、听到画中人物悉数登场,千年画卷于舞台声色并茂徐徐展开。
将古画以乐剧的形式“活化”于当今舞台,如何打通并发扬经典中的艺术趣味,是让作品“立得住”的关键之一。在蔡东铧看来,作品所反映出的审美诉求源于自己童年的经历。
出生于江南,听着评弹长大,幼时学习书法美术,蔡东铧表示自己对这幅名作自然不陌生,少时学习长笛、钢琴,大学时期学习指挥与作曲的多元艺术积累,又令他对传统与当代有了更多的思考。
“无论是《韩熙载夜宴图》还是《红楼梦音乐传奇》《牡丹亭音乐传奇》,十年来,我从未改变的初心便是推广中国音乐。”蔡东铧表示,国潮乐剧《韩熙载夜宴图》是音乐与绘画、古代与现代、国乐与西乐的碰撞,也是用新古典主义审美来表达中国音乐的探索,“我们希望它可以让观众进入画卷,参与到这幅画的盛宴之中。”
事实上,从2014年完成3个半小时的全部音乐,2015年开始尝试戏剧架构,到2020年开启全国巡演,乐剧《韩熙载夜宴图》的打磨已有8年时间。蔡东铧认为,近年来,将名画改编为舞台艺术作品的越来越多,且大多抓住了原画作中的审美意蕴。“《清明上河图》更像一部电视剧,《韩熙载夜宴图》更有电影的质感,《富春山居图》排成了话剧,《千里江山图》排成了舞剧。”蔡东铧介绍,“乐剧”理念虽来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却与中国传统的“传奇剧”概念一脉相承,“也就是音乐与戏剧并重,这在中国传统戏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昆曲《牡丹亭》,故事和曲牌二者缺一都不能成就它的伟大。”
戏剧元素的存在,让剧本架构成为该剧传递文化内核的重要依托。尽管对于历史中韩熙载府上的这场夜宴多有解读,但蔡东铧表示,“不希望(通过这部戏)制造欲望,满足人们的对欲望的好奇心。而是希望通过其中家国情、思乡情和儿女情这三种情感的脉络连接人物。与观众一起入梦,一起做梦,一起梦醒。”
“跨界是催化剂,而不是生产力”
年轻的演员,完全原创演绎的音乐与舞美。蔡东铧表示,“国潮首先是一种文化自信,勇于让传统的东西在当下表达出来。”中国人的情感和爱是蔡东铧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而对于创作者,他认为其中并无复杂门道,也无需孤高自傲。“以普通的生活方式去做普通的事情,你就会做出不普通的作品。”蔡东铧认为,创作源于丰富的体验,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遇见”产生的“交集”,进而产生艺术想象力的“裂变”。
“跨界是催化剂,而不是生产力。跨界的目的是为了回来做自己本行的事情。”蔡东铧告诉记者,自己曾在20多岁时写了许多庞大的交响乐作品,而现在他认为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探索新鲜的事物,像小朋友一样去生活,在意每一次想象力带来的冲击。
采访中,蔡东铧在谈论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格外乐于分享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也许我们无法做到日行一善,但至少能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多给予一些关怀。”而这种态度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蔡东铧的作品中,“如果人物在荒诞或可爱之外,没有悲悯和共情之心,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