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逾一年。在这一年中,“跨境理财通”的业务规模、参与人数、试点银行数量均稳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币使用场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当前,深圳地区开通“跨境理财通”的业务量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占比接近四成。专家表示,深圳的金融实力加上与香港的地缘优势,使得深圳成为大湾区中跨境理财通业务占比最高的城市。“跨境理财通”在深圳的成功实践成为了深港金融合作的缩影,未来跨境理财通仍然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并将经验推广至更多金融领域的合作。

深港跨境凸显地域优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跨境理财通”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一周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披露,截至今年10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试点银行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业务相关账户50167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15.61亿元(人民币,下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深圳地区24家试点银行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业务相关账户19424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5.40亿元,分别占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8.7%和34.6%。

在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中占比如此之高,凸显了深圳金融开放的独特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所执行所长余凌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湾区中,深圳之所以能在跨境理财通中占比这么高,首先得益于毗邻香港的优势,香港的金融市场成熟发达,投资者对于跨境资产的配置意愿和需求强烈,推动了深圳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外,深圳也是一个金融产业发达的城市,各类金融机构聚集较多,加上居民理财意识也非常浓厚,这也意味着跨境理财通业务的良好土壤。

“北向通”表现彰显吸引力

数据显示,港澳地区共14690位投资者通过深圳试点银行参与“北向通”,资金跨境汇划金额2.11亿元;内地共4734位投资者通过深圳试点银行参与“南向通”,资金跨境汇划金额3.29亿元。汇丰中国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部相关人士指出,目前北向交易相对更为活跃,参与人数和交易金额都高于南向投资。

余凌曲认为,这显示出收益稳健的人民币资产对港澳投资者的吸引力,但也折射出理财产品的丰富度问题,因为跨境理财通现在几乎都是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内地的收益要比香港市场的更高,而南向通的投资者可能更希望有一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未来随着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开放,相信南向通也会更加活跃。

凭借优势丰富未来产品

依靠着金融业独特的优势,深圳金融对外开放和深港金融合作一直在加速推进。余凌曲表示,深港的金融合作还有深港通、债券通等。在这些项目中,“跨境理财通”相当于深圳加大金融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对深圳金融的前景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有很多理财机构与个人认为,“跨境理财通”仍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因为现在“跨境理财通”仍然是集中在一些中低风险的产品,未来一些更高风险但是更高收益的产品也非常有可能被纳入进来。

余凌曲认为,“跨境理财通”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更多金融领域,这样大湾区各市与港澳之间的金融市场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打通。

未来,深港两地的金融合作还有更多方向待挖掘。余凌曲表示,比如人才方面,目前既懂内地市场又懂香港市场的人才非常缺乏,这实际上限制了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很多产品推出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还有信用方面,前海很早就推出了跨境人民币贷款,但推进速度不及预期。香港银行要对内地企业发放贷款,即使它的资金很充裕、融资成本也较低,但业务也无法开展,因为内地企业的信用信息,香港银行无法获取。反之,香港青年来深创业也存在一些内地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关键词: 金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