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二年级学生赵若桐登上《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3岁开始接触唐诗,6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今年7岁便登上《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近日,《2023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热播,来自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二年级学生赵若桐,经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办公室推荐到广东省海选,历经重重选拔,最终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赵若桐的爸爸赵鹏是女儿唐诗的启蒙老师,此次与她一同入选,登上舞台答题。赵鹏是一名船员,在海上飘荡的日子,父女俩经常打视频电话,在电话里,一起读诗、背诗,领略唐诗的无穷魅力。走进他们俩的生活,就会发现,这不只是一个牛娃的故事,更有着父女俩以诗传情、寄托思念的传奇。


(资料图片)

与诗为伴 父女俩心意相连

辽阔海洋,一轮明月从海边缓缓升起,天地之间,满是月华清晖。船上,赵鹏举着手机跟女儿打着视频电话,父女俩一起读诗、背诗,有说有笑。这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般的场景,在赵鹏当船员的两年多时间里经常出现。

由于工作关系,赵鹏与家人聚少离多,也错过了孩子很多成长的时光。赵鹏坦言,对于这一点确有遗憾,但他希望“通过诗词弥补遗憾”。在赵鹏离开家的时候,他给女儿留下一本《唐诗三百首》,自己也带了一本。在海上的日子,他会利用业余时间教孩子读诗、背诗。他觉得,有唐诗作伴的日子,父女俩虽身处异地,但却心意相连。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时,赵鹏还没有在海上工作,那时他就开始教女儿唐诗。

赵鹏教女儿的唐诗都是以“好玩、有趣”为原则。他会先用故事的方式将唐诗讲出来,喜欢挑选讲动物的唐诗。如他教给女儿的第一首诗《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咏蟹》——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赵若桐特别喜欢《春怨》,因为爸爸教她的时候,每次都佯装要打黄莺,夸张的姿势让她觉得有趣,“经常爸爸打我一下,我打爸爸一下。”

这样的亲子时间,是赵鹏最为享受的。现在闭上眼,他的脑海中都能浮现出教女儿学唐诗的点点滴滴,“这首诗我是怎么讲的,当时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开心时的表情,疑问时的表情……”女儿那些有趣的表情,支撑着赵鹏打发海上飘荡的枯燥日子。

“女儿就是我的小知音”

赵鹏给女儿取了个名字叫“赵三遍”——经常女儿在床上玩,自己在旁边念诗,“念两三遍,她就说‘爸爸我已经会背了’,她就真的背了下来。”这让赵鹏觉得很惊讶,不光如此,女儿还会将所学诗词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

有一次,赵鹏带着女儿骑自行车,路上经过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溪上有一块木板。这时,赵若桐突然说:“爸爸,这不就是你说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吗!”看到火烧云,她会脱口而出“晚霞舒锦绣”;路过深圳人才公园旁的春笋大楼时,她会感叹“秀插云霄如玉笔”;凤凰木飘落时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赵鹏觉得既惊讶又欣慰,“女儿就是我的小知音,我们两个都那么喜欢诗。”

1月30日,《2023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播出时,赵鹏看着节目里的女儿,突然想到几年前自己刚开始教女儿唐诗时,曾经也跟女儿一起看过诗词大会。当时,看着节目中的小选手,赵鹏曾心想:“我的女儿不比他们差。”“没想到几年之后,我的女儿也能站在诗词大会舞台上,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阳光、自信、沉稳,是赵若桐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赵若桐作为长江队的一员,面对强劲对手黄河队,沉着应战。“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句句经典信手拈来,带领大家尽享诗词魅力,感知中华文化中的美。

“女儿像我种的树,我用诗词浇灌她”

能站上央视舞台,不仅是对赵若桐不懈追求的褒奖,也是梧桐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双减”政策背景下,梧桐学校以“品味教育”核心文化为引领,打造品书阁、品墨园、品味园等,创设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

梧桐学校还结合课后服务开设古诗文吟诵、播音主持、彩墨画、书法、舞狮等特色课程,提升孩子们综合素养;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经典诗文吟诵比赛、书法比赛、讲故事大赛、辩论赛、班级合唱大赛等活动,搭建“云享会”直播平台,助力孩子自信、全面发展……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收获累累硕果,梧桐学校也被评为2022年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赵鹏认为,能够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是对女儿的“坚持”的最好奖励和证明。“女儿就像我自己种的一棵树,我用诗词一点点地浇灌她,看着她一天天成长,如今站在了更大的舞台。希望她能像我在台上说的那句诗一样‘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