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数以万计的候鸟提供越冬地和驿站。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相关资料图)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10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初春的深圳,喜事连连:自承建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后,福田红树林湿地又被《湿地公约》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深圳晋级“国际圈”,背后是TA们“投”下关键选票。
水鸟数量种类众多成深圳湿地最大亮点
此次新增的18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深圳面积较小,但“全球唯一都市城央原生态国际重要湿地”“水鸟数量、种类众多”,亮点突出。
这里,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濒危物种黑脸琵鹭、黑嘴鸥、白颈鸦、红头潜鸭、黄胸鹀等14种;每年10月到次年4月,为数以万计的候鸟提供南来北徙的越冬地和驿站;每年定期栖息52-73种水禽,数量超2万只,并呈增加趋势。
与福田红树林湿地隔湾相望,香港米埔内后海湾湿地,早在1995年就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1月,随着深港“姊妹保护区”携手合作,两处国际重要湿地将有效连片保育。
深圳湾“顶流”黑脸琵鹭
福田红树林湿地“顶流”旗舰物种,无疑是“大明星”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鹮科、琵鹭属鸟类,体长60-78厘米。羽毛通体洁白,繁殖期头冠和脖子生出黄色的漂亮繁殖羽,嘴、腿、脚、前额、眼线、眼周至嘴基的裸皮均为黑色,长嘴扁平似琵琶,因而得名。
这种“鸟类大熊猫”,仅见于亚洲东部的中国、日本、朝韩、越南等地。截至2022年4月,黑脸琵鹭全球数量6162只,创新高,较上年升18%,增加940只。深港共录得369只,较上年升9.8%,是黑脸琵鹭全球第三大栖息地。
黑脸琵鹭看重的,有深港湿地生态系统保存的完整性,地方够大、食物充足、生态友善、人为干扰少。有意思的是,它们近年来栖居深圳越来越久:从过去白天光顾、回港过夜,到全天候停留;从每年抵深过冬、春夏北归繁殖,到“没找对象”的亚成体夏季成为留鸟;湿地里几棵繁茂的红树,是它们每年南下时的最爱,满满一树鹭鸟,远观如同“开”了一树花。
鹭鸭鸥鸻鹬类水鸟最常见
从凤塘河口向米埔南眺,这片长长的浅水河湾和两侧的大片滩涂里,无数水鸟或飞翔或觅食,跳跳鱼和螃蟹在泥滩里忙碌,一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据监测,福田红树林湿地已记录到约260种水鸟,鹭类、鸭类、鸻鹬类、鸥类最常见。
反嘴鹬,全身黑白两色,嘴细长而上翘。红嘴鸥,红嘴红脚,俗称“水鸽子”。苍鹭(灰鹭),头颈脚和嘴很长,身形细瘦,全身覆灰羽,嘴黄色,爪黑色。黑翅长脚鹬,嘴黑细长,体上羽毛白色,因一对红色长腿被称为“候鸟中的林志玲”……
深圳湾观鸟,留鸟、候鸟、旅鸟、繁殖羽等是必修名词。但人们难以想象,每年无数候鸟、旅鸟与深圳的相约,都是一场艰辛坚毅的万里征途。
一种体重仅300多克的斑尾塍鹬,灰羽、长脚、长嘴略上翘,曾被记录到用11天从阿拉斯加飞抵新西兰,以12200千米的不间断飞行距离刷新世界纪录。它们中的一些,也会中途暂歇补充能量,比如深圳湾就是长途飞行的重要驿站。
“稀客”频频惊艳亮相令人鼓舞
湿地之美,美在万物共生。在深圳这座高速奔跑的现代化大都市里,青头潜鸭、东方白鹳、董鸡、棉凫等珍稀物种,近年纷纷归来,留下“惊鸿一瞥”。
罗纹鸭,与其他鸭类明显不同,头部有显眼的亮绿色。去年惊现福田红树林后,被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追捧。而它上一次在深圳被观测到是2018年。
黄嘴白鹭,黄色嘴喙,绿色长腿,全身白羽,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相隔10年后,福田红树林于2020年、2022年再现其美丽身影。
东方白鹳,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我国一级保护动物,2022年12月被观测到在福田红树林上空盘旋飞翔,达29只。这是深圳近30年来首次记录到该集群。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著名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写道,“它们的旅途千里迢迢,经历危机重重,只为一个目的——生存。”
水鸟的长距离迁徙生境,让《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推动湿地保护全球行动、国际协同守护候鸟迁飞通道等的意义突显。深圳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任重道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