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店里娴熟地操控着机器,泡好一杯咖啡再递到客人手中。这家位于艺术空间里的咖啡店,主理人是90后陈垚,一位拥有三年建筑师从业经历的品牌主理人。谈及为何转行,陈垚笑道:“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要健康工作,开心生活。”
大学里,建筑学专业一般要读五年。为了对自己的学业有所交代,毕业后陈垚直接入行做了一名建筑师,对他来说,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的事。这一行,他待了三年,即便从小热爱运动锻炼,他的身体也渐渐亮起了“红灯”。
经历长时间工作与生活的失衡,陈垚开始了新一轮职业赛道的探索。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艺术空间的主理人,俩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大芬油画村内的艺术画廊单独设立咖啡店,SPAN.COFFEE应运而生。
【资料图】
建筑学习生涯,为他构筑了一套注重系统、逻辑的宏观思考方式。设计咖啡出餐流线时,陈垚首要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再做美化。在他的打理下,这处咖啡+展览的融合空间成了网红店,让众多逛展者有了谈天说地的休憩场所。
读书时期,陈垚接触了很多关于“在地性”的讨论,这个命题持续贯穿在他做的所有事情之中。即使离开了建筑师岗位,陈垚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激活老旧空间。他希望能找到有地方元素的空间,可以是旧房子或是老厂房,在此之上进行改造。
“我第一个品牌是Span,意味着撕边,撕开所有的边界和定义。”除了担任咖啡店主理人,他还成立了一家创意设计公司,并在油画村另外盘下了一间15平方米的铺子,以咖啡作为媒介来传达他的个人创作理念,“小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
这处空间原本是画师工作的地方,装修设计时,他保留了一些颜料留下的痕迹,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表达。并在靠近玻璃窗的位置留出联创展示区,用来放置朋友们的艺术作品,或是灯光装置,或是手作物等。
陈垚说道:“这个小空间我会定期去改,它是多种风格的呈现。人家进来会觉得这个空间存在了很久,能看到它以前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才是符合‘在地性’这个定义的。”
陈垚经常邀请朋友到他的小天地里交流,在空间里有一处卡片区,上面记录着来访者与他聊天时灵光一闪的想法。他笑称很多朋友觉得这里有点像云南那边的小酒馆,证明这个空间让他们觉得很放松,那他很满意。他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人,身边人都开心。
穿梭于大芬油画村的街道中,陈垚时不时会与街坊邻居打招呼。
在村里待久了,他也和附近的村民熟络起来,碰见了就寒暄几句。在他看来,这里可以让人慢下来,触发思考,“大家会互相打招呼,这里非常有人情味。”
生活在村里,陈垚就想传达一个“村”的感觉。他想建立一个空间,让大家可以真的放下一切,思考自己在做的是什么,然后下一步想做什么。
从建筑行业跳出来,再走向创业之路。陈垚觉得自己是一位谨慎的冒险家,在期限时间内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时间到了给自我一个交代。
“想到就去做,做一件事情永远都不晚,从今天开始做就行了。反正做错好过错过,不要错过了,错过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要被现在的职业束缚住自己的创造力了,在从事一份工作的同时,我们可以大胆去畅想,因为人就是有无限可能的。”
策划 | 陈小思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林冬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