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香,又名婆律香、羯布罗香、片脑、梅花脑、冰片,是中国古代最名贵香品之一。由于龙脑香漂洋过海来华历程艰辛,以及早期记录者对域外认识的间接性和有限性,导致中外史籍关于龙脑香原产地的记载往往较为简单,且不同文献的记录存在一定差异。龙脑香究竟源自何地,学术界迄今未有定论。

“婆律”和“婆利”说


(资料图)

目前所见关于龙脑香产地的最早汉文记载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出婆律国,形似白松脂”。唐苏敬等撰《新修本草》言该香“出婆律国,药以国为名也”。但婆律国具体在何处,两书均未言及。冯承钧认为,“婆律香,盖此物聚于Barus,而以地名也”,Barus乃婆鲁斯之译音,为苏门答腊岛西岸的海港。薛爱华根据马来人将婆律膏称为Kapur Barus的习惯,指出婆律是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的一个村落。但冯承钧、薛爱华的考证未能有其他史料佐证,故其结论有待商榷。

此外,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固不婆律。亦出波斯国。”该记载被众多研究者作为考证龙脑香产地最重要的史料之一。除夏德、柔克义认为婆利和波斯皆为龙脑香产地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龙脑香多由波斯人贩运而来,致使段成式误以为是波斯物产,婆利才是龙脑香的原产地。

关于婆利国的方位,《梁书》卷54、《隋书》卷82、《新唐书》卷222等皆有记录。但是,诸书记载并不一致,导致学术界对其解释各执一端。其中,最为常见的说法是婆利即婆罗洲。此外,还有伯希和与冯承钧的“婆利即巴厘岛”说、艾莫涅的“婆利即扶南的Ba-lo"i”说、吉里尼的“婆利即马来半岛南端的Pulai”说,以及韩振华的“婆利即中印度古国”说等。爬梳比对《梁书》《隋书》《新唐书》中所记婆利国方位、里程、途经地等信息后,笔者认为婆利国当为宋元文献中记载的浡泥国(又称“渤泥”)。而《诸蕃志》卷上关于渤泥国土产“梅花脑、速脑、金脚脑、米脑”,以及卷下“脑子出渤泥国”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婆利即渤泥的推断。浡泥国位于今加里曼岛西岸的文莱一带。

此外,婆律与婆利究竟是何关系?谁才是龙脑香的原产地?对此,冯承钧认为,婆律和婆利并非一地,婆律位于苏门答腊岛西海岸,婆利则为今爪哇岛东部的巴厘岛,二者皆为龙脑香的产地。薛爱华虽认为婆律和婆利分属两个不同地方,但他又进一步指出,龙脑香的产地应为婆律,段成式之所以将其产地记载为“婆利”,是由于两地汉文译名类似。对于薛爱华的这一说法,韩槐准、韩振华、田树茂等大多数学者持反对意见,他们在肯定《酉阳杂俎》所记“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准确性的同时,又对“婆利呼为固不婆律”作了解释。韩槐准和韩振华虽一致认为婆律是龙脑香的音译,亦肯定了婆利为龙脑香的产地,却分别给出了龙脑香出自马来半岛和印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婆律与婆利的关系,学术界虽屡有讨论,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狼牙修”说

《梁书》卷54《海南诸国传》记载:“狼牙修国,在南海中。其界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去广州二万四千里。土气物产与扶南略同,偏多祼沉、婆律香等。”这是目前所见关于龙脑香产地具体方位的最早记载。关于狼牙修的具体位置,学术界虽存在一定争议,但主要是围绕马来半岛东西海岸区域展开的。

费琅认为,“狼牙修,一作凌牙斯加,即马来半岛西岸之Lankasuka”。冯承钧在为《诸蕃志》注释时亦言,“凌牙斯加,《梁书》卷五四作狼牙修”,并进一步指出,此地为“马来半岛之古国也,似地跨半岛东西岸”。杨博文在冯承钧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该地当为今北大年(Patani)。吉里尼则认为,狼牙修是暹罗湾的Katu岛。对此,藤田丰八指出,Katu岛面积过小,完全不符合《梁书》记载,故Katu岛不可能是狼牙修,应是《郑和航海图》中的狼西加,在今北大年。韩振华亦认为,《隋书》所言常骏一行所经过的狼牙须国,应在马来半岛西岸,而非东岸的北大年。

多数学者认为狼牙修、狼牙须、棱伽修、郎迦戍、凌牙斯加、龙牙犀角等均为同名异译,位于马来半岛中北部。宋代以后,该国领土不断缩减,梁代的狼牙修地跨泰国的洛坤、北大年、宋卡至马来西亚的吉打,即马来半岛东西两岸之地,宋代以后专指东岸的北大年一带。从土产来看,梁代的狼牙修国,婆律香是其重要物产,隋代靠近狼牙须的赤土国来华曾贡献龙脑香,宋代的凌牙斯加地产龙脑香,而元代的龙牙犀角土产中却无龙脑香。由此可以推断,梁代地跨马来半岛东西两岸的狼牙修,其出产龙脑香的区域当在今马来半岛西北端的吉打一带。

“秣罗矩吒”说

主张该说者认为,龙脑香的异名“固不婆律”“羯布罗香”皆出自梵语Karpūra,故印度当为龙脑香的原产地。亲赴印度求法的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则为持这一论说者提供了有力证据,该书卷十“秣罗矩吒国”条记载:“羯布罗香树,松身异叶,花果斯别。初采既湿,尚未有香,木干之后,循理而析,其中有香,状若云母,色如冰雪,此所谓龙脑香也。”秣罗矩吒国,印度古国,梵文名Malakūta。据陈佳荣考证,该国位于印度半岛南端,今泰米尔纳德邦科弗里河及韦盖河一带。结合《新唐书·西域传》记载,“贞观十六年(642),其(乌茶国)王达摩因陀诃斯遣使者献龙脑香”,胡可先进一步指出,产于南印度的龙脑香至唐代已传入中国。

关于《大唐西域记》中秣罗矩吒国出产龙脑香的记载,季羡林持怀疑态度。他指出,“(玄奘)并未亲临秣罗矩吒国。……本条系根据传闻所记,不够精确”。随后,他又谈及《酉阳杂俎》中关于“龙脑香树出婆利国”的记载,提出因婆利与秣罗对转音近,二者是否为一国的疑问,但并未对此疑问作进一步的回答。韩振华则认为,无论秣罗矩吒与婆利是否同为一地,但南印度出产龙脑香是合乎历史事实的。

《大唐西域记》和《新唐书》的记载,以及龙脑香相关名词的梵文音译,确为龙脑香产自秣罗矩吒国提供了证据,但因玄奘未曾亲赴该国,龙脑香也并非乌茶国土产,加之婆律香亦是马来语音译,故秣罗矩吒国作为龙脑香出产国的证据并不确凿。况且,玄奘赴印度求法时,南洋群岛几近被南印度的达罗毗荼国统治,全域崇奉佛教。所以,秣罗矩吒国的龙脑香是从南洋群岛传入的,但被玄奘误认为是本土所产的可能性很高。

综上可见,关于龙脑香原产地之争,涉及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半岛、爪哇岛、南印度等广大区域,至今尚难定论,但位于马来半岛西北部的狼牙修作为龙脑香的原产地之一当可以确定。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香料流动与中外文化交融研究”(17CZS04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关键词: 马来半岛 苏门答腊岛 大唐西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