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智库是由社会力量举办,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以研究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和民意需求的重要课题为职业目标,力图通过“问政”与“问民”双向路径,构建服务“国计民生”的政策研究体系,实现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重要桥梁。然而,有些社会智库存在受众窄、定位高、视角偏等研究导向,不利于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因此,社会智库要从公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提高其影响力。

夯实群众基础

社会智库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社会建设的基础也在社会,只有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助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社会智库自身发展不成熟等条件限制,有的社会智库研究不考虑公众的真实意愿,或者不从公众最为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这些研究偏向,容易将政府与民众意愿隔离开来,因此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夯实社会智库的社会基础。


(资料图片)

一是关注各方利益。社会智库是非营利性组织,公共性、公益性、志愿性是其主要组织特征。社会智库应摈弃各自组织利益的偏好,剥离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利益绑架。社会智库要在专业层面关注整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那些容易受到忽视、难以发出声音的群体。以国家利益为底线、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社会智库要从大局、总体、全域的视角与其他主体建立政策互动关系。

二是感受群众真实心声。社会智库不是形式上的利益代言场所,而是以解决民众困难为目的的公共渠道。如果仅仅是完成表面工作,那么这种完成只不过是一种“物理上的在场”,社会智库还应体现出“生活上在场”甚至于“感情上在场”。社会智库真正的活动场所是群众中间,只有深入社会、扎根社会、服务社会,与民众同甘苦共命运才能真正了解民众的困难所在。社会智库同时还应在感情上有更多的投入,只有心中充满对于民众的爱,才能真正获取民众的真实心声,问题的解决也就变得相对容易。

三是回应群众需求。社会智库需要更宽阔的视野、更为复杂的分析技术,才能找出社会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以及与其他事物所产生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对复杂问题的规律性探索,回应民众的关切。社会智库除了注重为弱势群体以及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代言外,还应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行动回应群众的诉求。通过专业能力和协商技术,社会智库可协助解决民间问题,并将难以通过社会协商解决的问题提交到高级别的会议中,并通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协商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四是接受群众检验。社会智库想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社会智库政策研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权,以及增加社会智库政策参与中的公众监督权,社会智库的工作记录、业务考核、成绩评定、职责履行等应接受民众的审视,积极回应民众的质询和问责。只有增强公众在社会智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社会智库才会更多地为公众负责,从而实现社会智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应然状况。

五是准确表达群众意图。社会智库不仅要积极接受民众的求助,而且要主动寻找民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民众的意见较为零碎,或者不同的利益群体代表的观点容易产生冲突,社会智库在聚集民意的过程中,应通过检查、筛选、整合民意等环节,将这些纷繁复杂的意见进行深度加工,使之更清晰、更准确地表达民众的意图,而不至于因为意见众多而陷入无序争论之中。同时,社会智库体察民情、分析民情、主动搜寻民情,可以将那些隐藏在背后或者是民众没有表达但具有潜在影响的问题总结出来。

提高社会影响力

如果社会智库缺乏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将导致公众对于社会智库的认可度偏低。这种脱离现实背景和社会支持的发展路径难以持续,社会智库要在夯实民意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

一是创新社会智库社会化发展路径。丰富公共政策参与形式,扩展政策传输渠道,积极吸纳民众意见和建议,凝聚社会智库社会向心力;加大多方合作力度,实现互惠共赢,不断优化社会智库社会资源结构;结合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升智库区域影响力;多渠道聘任社会贤达人士,优化研究梯队和结构,增强社会资本支持力度;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扩大智库影响辐射度;持续创新研究技术,引进先进经验,利用专业优势提升研究实力和社会美誉度。

二是明确社会智库社会性角色定位。注重发展社会智库的民间思想情结,培育通俗的语言风格、朴实的民风性情,提倡面向生活化、公众化、基层化的发展路径,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增强与民众的亲和力。社会智库还应起到一种中间传输以及小范围协商的作用,通过社会智库这个有序空间,将工作领域分散于民间,在民众中进行问题分解和任务分工,通过民众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自我服务,达到自我改变,从而形成影响公共领域的民间政策意向。

三是强化社会智库独立性。为了保证社会智库能够以独立的身份发出声音,社会智库的观点应该客观独立、方法先进科学、利益代表普通大众。在地方政府相关评估服务中引入社会智库的第三方工作机制,在政府重要项目决策和领导干部考核中吸收独立评估报告中的相关建议和数据结果,同时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充分体现民众意见,可以使社会智库的自主化评估起到评判作用,也体现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

四是开拓购买服务的公众化模式。当前大多数政府购买社会智库的决策建议限于调查、规划以及设计等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在决策制定环节引入公众声音、带入社会智慧资本,将对政府智慧决策提供重要资源支持,并激活政策市场的动力来源。如果在购买社会智库服务中引入公民参与式预算机制,可以有效发挥公民在购买服务的预算、执行、监督和评估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对于提升购买服务的满意度、廉效性,进而增强社会智库的公信力,具有积极意义。

五是建立公共政策市场化机制。建立社会智库与官方智库、企业智库以及高校智库成果交流互动的市场机制,在市场运行原则和体系保障下,社会智库的思想成果可以公平、公正和公开地进行市场竞争,各种智库都可以平等共存、合作互利。公共政策市场机制构建要坚持政治导向,注重法律规范,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政策思想优劣鉴别、搜集筛选等机制建设。政策研发模式的技术、方法和理念要迎合市场社会的发展趋势,紧跟社会基础演变脉络,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供给机制。

六是增强社会智库自主性。社会智库的代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主性,对于政府资源的过度依赖容易使社会智库的代表性出现客观性偏颇。通过简政放权改革减轻其对于政府的依赖性,达到社会智库由“政府选择”转为“社会选择”的效果。社会智库要主动搭建政策对话平台,把各利益相关方聚在一起,创造有利于政策推进的外部环境。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廉政研究中心教授)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