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关锐)7月28日,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举办“复旦中东名家讲坛”第五讲,主题是“大国竞争背景下中东格局新常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的300余学者参加此次线上学术活动。会议由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唐志超研究员指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在大国战略竞争影响下的中东秩序具有无序、失衡、动荡的特点,美退俄进、西降东升、中东地区国家群体性兴起。当前大国战略竞争下的中东地区格局出现新态势,具体可以概括为:

第一,美国总统拜登借中东之行宣示美中东政策新框架和新原则,重申安全承诺,从安全议题优先转向发展议题优先,明显对标中俄,旨在加强与中俄的战略竞争。

第二,中东是美俄围绕乌克兰博弈的外交主战场之一,中东成为俄罗斯外交的战略方向。打造新的贸易通道,推动国际南北走廊(INSTC)建设,是俄罗斯南下的重要途径;能源、武器、核能、空间合作是俄罗斯的主要抓手。

第三,基础设施与投资的竞争成为中美在该地区战略博弈的中心。

第四,中东在大国战略竞争中的重要性提升。中东地区强国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出发,自主制定发展战略,强调走符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研究员作为对话嘉宾进行点评发言。首先,他强调要客观看待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区分“战略竞争”与“战略博弈”的差异性。其次,他认为,大国在中东的战略竞争行为并未塑造出坚不可摧的联盟局面,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中东地区形成了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盘根错节关系。无论是世界大国还是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合作与竞争的二元性。再次,新时期中国对中东外交拥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中国治国理政经验、不干涉内政原则等对中东国家来说有示范性。最后,中国学者需要有独立思维能力,不可人云亦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术批判精神。

在互动环节,会议听众就大国战略竞争与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合作的空间、叙利亚局势走向、阿斯塔纳进程与上合组织的互动、沙特与伊朗战略缓和的限度、沙特2030愿景的实施前景、大国在中东的竞合关系、中国中东政策的调整等问题,与两位嘉宾展开学术讨论。

会议最后,孙德刚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新时期的大国在中东的战略竞争具有手段多重性、区域联动性、主动塑造性和联盟复合性等四个特点。其中美国及其盟友同伊朗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军事战略竞争;美国与俄罗斯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地缘政治竞争;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地缘经济尤其是高科技竞争。受大国战略竞争的影响,中东地区国家寻求战略自主,实施对冲政策,建立“弱链式联盟”,正在实现权力再平衡。

(文章内容是专家会议发言整理而成,不代表中国社会科学网观点)

关键词: 复旦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