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举措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村庄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的共赢之路。

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转化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中华民族有着多层次、多主题、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文化能否赋能乡村振兴,首先在于文化能否得以呈现、转化和传承。我国乡村众多,包括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村庄、民族村寨等。及时有效提炼出村落的特色历史文化并加以解码和转化,是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因此,各地应调动好村中乡贤、乡村文化能人等各种社会力量,解读好在历史、建筑、民俗、非遗等方面的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要找到适合乡村发展的“文化+”产业品牌与赋能主体,充分挖掘、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大文化要素整合与产业耦合力度,以此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建构独具特色的主题形象,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的特色品牌。此外,还应鼓励乡村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培育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的文化业态,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融合。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有情怀、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贤达人士真正成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主体。

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意味着文化产业要从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高层次精细化的发展方式转换,而制度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应始终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供需适配、流通顺畅、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和运营机制,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实现乡村文化产业从零散到系统的转变。再次,应不断完善乡村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激发乡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最后,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服务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让人才安心地进入农村、扎根农村,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特色项目的打造与升级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突出区域优势,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和特色元素,打造富有乡村历史传统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一是找准乡村文化发展定位,在厚重历史底蕴中解码中华文化、村史文化,在挖掘民间故事、历史典故、遗迹典藏中寻访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典型村落文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传统文化名片。二是注重将特色文化转化为品牌优势,通过梳理甄别地区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升级特有乡村文化符号,打造一批乡村手工艺传承馆、乡村特色文化馆等“乡村系列”特色文化品牌。三是注重特色文创产品的创新创意设计,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使乡村文创产品更富时代特征、更易推广传播。同时,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以艺术介入、数字赋能等方式,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延伸乡村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与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四是在尊重当地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立足乡村自然基础条件,发挥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创新乡村文化特色项目,让文化产业更有效地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文化铸魂、文化兴业。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