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汤显祖于临川玉茗堂创作《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牡丹亭》)。该剧甫一问世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早在清顺治年间,《牡丹亭》便已东传到了日本,在当地也颇受时人推崇。与《牡丹亭》的“东行记”相比,这部中国传奇的“西游记”可谓姗姗来迟。在其诞生后的300多年时间里,这部剧作在法语世界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译介,直至20世纪上半叶《牡丹亭》方才进入法语读者的视野。在此后的近百年中,译者持续接力,研究者深度解读,精彩演出交相辉映,中法文化机构通力合作,最终使得《牡丹亭》在法语世界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经典之作。

译介肇始

1932年,中国学者徐仲年编写的《中国诗文选》(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在巴黎出版,书中按诗歌、小说、戏曲、哲学、历史五类,介绍并选译了先秦至民国初年的部分典籍。关于戏曲,徐仲年梳理了其起源和发展情况,将其分为北剧、南戏加以论述。在南戏部分,徐仲年不仅概述了《牡丹亭》的创作背景、情节脉络,而且将第十出《惊梦》中的片段译为法语,由此开启了《牡丹亭》在法语世界的译介之旅。


【资料图】

《牡丹亭》这一法译本虽未引起时人太多关注,却为观察文化接触与文学译介的关联提供了一个窗口。徐仲年之所以编写《中国诗文选》,与其在里昂中法大学的求学经历息息相关。这所中法合作高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将中国文学译介至法语世界的优秀译者,除徐仲年外,还包括将《红楼梦》首次完整译成法语的李治华、将鲁迅作品首次译介至法语世界的敬隐渔,以及戴望舒、罗大冈、沈宝基等诗人、学者。在里昂中法大学校方以及罗曼·罗兰、艾田蒲等法国文化名流的鼓励与协助下,他们积极地向法语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学的魅力。

影响逐步扩大

此后,《牡丹亭》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沉寂了一段时间。1986年,江苏省昆剧院应“巴黎秋季艺术节”之邀赴法国演出《牡丹亭》,具体剧目包括《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五出。主办方专门制作了长达100余页的图文并茂、印刷精良的节目手册,既有普及之意,又具推广之效。节目手册中的昆曲部分由法国汉学家谭霞客(Jacques Dars)执笔。在《文雅之源》(Aux sources du raffinement)一文中,谭霞客介绍了昆曲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演出概况、影响及传承,点评了《牡丹亭》的剧情、人物及其独特神韵。为方便观众理解,谭霞客还对当时演出的《牡丹亭》曲目进行了简短节译。

此次演出系《牡丹亭》在法国舞台的首次亮相,得到观众与戏剧界的广泛好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牡丹亭》乃至昆曲在法语世界的传播。在此之后,不仅江苏省昆剧院在欧洲展开数次巡演,并且带动了其他剧团、演员赴法国演出。例如,1994年11月,昆曲演员华文漪、高蕙兰、陈美兰于巴黎圆点剧场(Théatre du Rond-Point)演出了《牡丹亭》折子戏。此次演出被录成了光盘,另附介绍手册,其中包括演出中曲词宾白的法语译文,译文由法国音乐家皮埃尔·波瓦(Pierre Bois)参照英译本转译改写而成。虽然此时的法国观众仍然未能欣赏到《牡丹亭》的全貌,但这些演出、手册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牡丹亭》在法语世界的影响。

经典地位得以确立和延续

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陈士争版《牡丹亭》唱响巴黎,成为当年“巴黎秋季艺术节”的重要演出剧目。为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主办方邀请法国汉学家雷威安(André Lévy)将《牡丹亭》全本译为法文,并为演出全程配备法文字幕。为了再现这部“天下第一情戏”的魅力与意蕴,雷威安深入考察了汤显祖的艺术风格以及《牡丹亭》涉及的诗词典故、历史渊源,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巴黎交错音出版社出版了雷威安所译《牡丹亭》全译本。全书共412页,附16页彩图,包括化妆排练剧照、演出剧照、舞台模型、《纳书楹曲谱》书影等。除此之外,雷威安另作序言,阐述中国戏曲的发展演变、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并介绍了《牡丹亭》的艺术价值。经由演员的精彩演绎与雷威安的生花译笔,《牡丹亭》演出与法译本出版成为当时法国轰动一时的文化盛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牡丹亭》乃至昆曲在法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

此后在译介方面,虽未再次出现《牡丹亭》全译本,但不乏新的节译本、选译本出现。例如,法国汉学家班文干(Jacques Pimpaneau)在2004年出版《中国古典文学选》(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classique),其中收录并节译《惊梦》一折。2007年,雷威安又将汤显祖的另一代表作《邯郸记》全本译成法语。至此,法语读者得以领略“临川四梦”中的“二梦”。

在研究方面,进入21世纪后,太阳剧社、巴黎第八大学、贝桑松大学等知名机构、高校多次组织以《牡丹亭》和昆曲为主题的研讨会,相关研究成果结集出版,进一步促进了中法学者在戏曲方面的交流。

演出方面,在中法文化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等院团多次赴法演出,使法国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牡丹亭》的丽词俊音。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巴黎著名的夏特莱剧院(le Théatre Chatelet)上演了中日艺术家合作版《牡丹亭》,两国艺术家珠联璧合的表演使这一传奇经典焕发出独特的美感,得到法国各界的广泛好评。此外,形式多样的讲座、演讲、示范,以及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线上演出、短视频等文化产品进一步推动了《牡丹亭》的再传播、再解读与再创作,成为《牡丹亭》海外传播的新力量。至此,《牡丹亭》以“姹紫嫣红开遍”的传播方式确立并延续在法语世界的经典地位,完成从边缘到中心的“突围”。

汤显祖隽秀典雅的词文、流丽幽远的曲韵、浪漫缱绻的剧情成就了《牡丹亭》这部常演不衰的经典,也征服了法语世界的读者和观众,使这部中国传奇在异域继续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牡丹亭》在法语世界的百年经典化历程,既源于法语国家对中华文明的向往,也离不开译者、表演者、研究者、文化机构的通力合作,为当代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诸多有益经验。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旗帜下,随着中国文化不断地“走出去”“走进去”,可以相信,《牡丹亭》及其他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将会揭开新的篇章,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江苏省昆剧院 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