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总是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城市为背景的电影中。伦敦塔桥(Tower Bridge)与红色巴士、红色电话亭一样,被许多电影当作伦敦的符号,其独特醒目的建筑外貌能够快速明确地向观众传达:这里是伦敦。


(资料图片)

在一定程度上,建于1886年的年轻塔桥是古老“伦敦桥”(London Bridge)在建筑文化内涵上的扩展和延伸。在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国民间传闻中,“伦敦桥塌了”(London Bridge has fallen)一直被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驾崩的暗号。可见,伦敦桥在英国人民心中俨如英国的“主心骨”一般。它在历史上被称为伦敦的正门,是首屈一指的象征性地标,在塔桥对其“能指”的一脉传承下不断被众多电影用于对伦敦城的刻画中。

真人动画电影《帕丁顿熊2》剧照 资料图片

繁华英伦的景观象征

伦敦桥最初是由罗马人在公元43年用木头搭建的。在将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里,伦敦桥多次倒塌重建,从木桥到石桥再到水泥桥,屡经兴衰,不变的唯有桥下的泰晤士河水及其响亮的名称。1014年,英格兰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为阻止丹麦军队入侵,曾下令烧毁伦敦桥,据说正是此事,导致《伦敦大桥倒下来》(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首著名童谣的诞生并被传唱至今。1968年,古老的伦敦桥被美国富商整体买走迁至美国,而重建的伦敦桥是座外貌平庸、相当乏味的水泥桥,因而逐渐沦为城市地标的视觉边缘。

尽管如此,“伦敦桥”这一作为英国门脸的能指却从未减弱,在内涵与外延上逐渐扩展至相隔仅有一公里的壮丽伦敦塔桥。我们可以通过伦敦塔桥在电影中的意象来理解它背后的符号意义与文化象征。

《帕丁顿熊2》(Paddington2,2017)是一部改编自英国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小熊帕丁顿》的真人动画电影,向我们展示了浓厚的英伦人文风情和美轮美奂的伦敦城市风景,深受英国人民的喜爱。它讲述了一只小熊从暗无天日的秘鲁原始森林逃出,历经磨难、最终到达伦敦融入人类生活的奇幻历险记。片中,帕丁顿熊在格鲁伯爷爷家打开了一本关于伦敦的立体书,他用奇妙的视角幻想自己在书中畅游伦敦,而第一站就是伦敦塔桥。他看到一直向往伦敦的露西婶婶正在乘船穿越伦敦塔桥,在泰晤士河道旁停靠,开启了期待已久的伦敦之行。在这里,塔桥就是伦敦的入户之门,庄严、高大而精妙。当露西婶婶的游船穿越伦敦塔桥时,一缕阳光洒在泰晤士河面上,隐喻着帕丁顿心中对伦敦城的美好想象。伦敦塔桥代表着帕丁顿从原始丛林生活到现代都市生活的跨越,它是英国发达工业技术的体现,象征着伦敦这一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和文明。

很多以伦敦为叙事背景的爱情电影也常常以它来凸显城市风情。环球影业公司出品的《BJ单身日记2:理性边缘》(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2004)是一部经典的英式爱情喜剧,记录了普通伦敦女孩琼斯的恋爱历程。她在与精英男友达西共同出席晚宴时表现不佳,而达西的优秀女同事却在自己男友身边出尽了风头。当晚,琼斯在回家的路上对达西表达了她对这段关系的质疑。他们沿着泰晤士河走了很久,背后就是偌大的伦敦塔桥。整个桥身在夜晚空无一人的泰晤士河上显得格外光鲜浪漫,而缺乏信心的琼斯与这样的光鲜浪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琼斯始终觉得自己是普通的,她背靠伦敦塔桥从繁华中走出来,钻进了平凡的街道,进入了那个有些凌乱的家。伦敦塔桥如同那场晚宴是如此光鲜、上流,但同时也是包容的。它承载着普通人的平凡和对浪漫的向往,象征着伦敦式爱情独有的情感意象:在这个繁华而偌大的伦敦,普通年轻人往往与这些光鲜的城市外衣存在着种种撕裂。

同样用伦敦塔桥来表现英伦繁华的还有美国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6》(Fast & Furious 6,2013)。这一系列电影一直以来都擅于刻画城市特色,伦敦就是其第六部的部分拍摄地。片中,霍布斯和特尔佳进入伦敦的高级车展,却遭到豪车销售人员的挖苦,后者直言他俩毫无英国贵族气息,并讽刺他们一定是赚着美元的美国人。由此,车展被刻画成了一个仅属于英国上流社会的展会,而它就布置在伦敦塔桥边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销售人员与两位参展者关于“衣着是否上流”的对话镜头中,伦敦塔桥一直是画面背景中的显著建筑物。它在这部影片中不仅象征着伦敦,也象征着这里是寸土寸金的泰晤士河畔,是伦敦一区。

此外,经典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Friends,1994—2004)中的“伦敦之旅”一集、《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1996)第一部等众多经典影视作品,都曾向我们展示以伦敦塔桥作为“打卡”伦敦的标志性拍摄画面。当然,伦敦塔桥的壮观能够为影片增添不少视觉吸引力,但乐此不疲的“打卡”似乎也是众多影片致敬英伦风情的一种方式。它与这座城市如同灵魂与身体的渗透,相互代表,也相互成就,成为具有象征性的英伦文化符号及视觉符号。

《蜘蛛侠:英雄远征》DVD封套 资料图片

城市“安全感”的承载物

伦敦塔桥还承载着英国人民心中的安全感,常常在电影中作为难以释怀的一隅与英国共存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英美商业大片中,“残毁”是伦敦塔桥的常有状态。

在《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Hellboy: Rise of the Blood Queen,2019)中,地狱深渊的裂缝在伦敦逐渐扩散,各种样貌惊悚、面目狰狞的地狱巨怪冲出地表毁灭伦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泰晤士河上一名涉水而来的巨怪,举手投足间便将那座挺拔的伦敦塔桥摧毁,此为该片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镜头,象征着这场灾难对伦敦的破坏是无可比拟的。片尾,在邪念与善念的反复摇摆中,地狱男爵最终关上了地狱之门,将毁灭城市的魔鬼永埋地下,遍体鳞伤的伦敦城也在镜头的推远中得以宁静,并将重拾和平。在美国系列大片《蜘蛛侠:英雄远征》(Spider-Man:Far from Home,2019)中,伦敦塔桥更是成了灾难与侵袭场面的主角。片中讲述了蜘蛛侠彼得·帕克在欧洲修学时,阻止平行宇宙的四名元素众毁灭地球的故事,其高潮部分就是彼得在伦敦塔桥上抵挡攻击、对峙神秘客的场面,时长近10分钟,几乎是全角度地展现了伦敦塔桥的全部风貌,其对于伦敦城的象征意义可见一斑。

除了伦敦塔桥的单独画面,泰晤士河河道上的桥梁群也经常作为标志性建筑群共同出现在电影中。它们作为伦敦一大繁荣地带,成为很多灾难电影中的城市缩影。《伦敦沦陷》(London Has Fallen,2016)是一部将背景置于英伦的犯罪电影。影片一开始刻画了各国首脑在伦敦遭遇恐怖袭击的场面,试图通过各国首脑所在的地标来展现伦敦背景。比如,法国总统是在泰晤士河上坐船前去参加英国首相的葬礼,却在河中央被投掷炸弹;日本首相在通过切尔西大桥时遭遇堵车,最终与桥梁一起被炸直落泰晤士河中……随后,影片在表现整个城市最终的满目疮痍时再一次将镜头转向了泰晤士河桥梁群及两岸,以此来强调这场恐怖袭击对英国的“致命性”和守护人类的紧迫性。科幻电影《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G.I.Joe:Retaliatio,2013)则演绎了一种比核弹更具杀伤力的新型武器“钨棒”,由恐怖组织所假扮的美国总统将“钨棒”发射到了伦敦,整个城市在顷刻间夷为平地。这一对英国造成了灭顶之灾的刻画仅用了两个镜头呈现给观众,皆是聚焦于泰晤士河道和众多桥梁建筑的坍塌。所幸霍克将军统率特种部队与恐怖分子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最终邪不敌正,城市的安全感也终究是由正义来值守护卫。

由于景观电影更加注重视觉上的表达,以城市为背景的叙事往往会选择视觉冲击力强的地标建筑作为灾难场面的打击对象,以凸显叙事效果。无论是单独出现的伦敦塔桥还是泰晤士河桥梁群,都是具备商业元素和视觉效果的拍摄对象。尤其是伦敦塔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是从“母亲河”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位于陶尔哈姆莱茨区和萨瑟克区之间,左邻伦敦桥连接金融城街区,不仅是地标性建筑,也是伦敦的交通要道。作为灾难大片“首选”的破坏对象,伦敦塔桥对于伦敦而言更像是房门于家,是视觉景观与人文景观双重考虑下的城市象征。它的损毁似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惊愕与惋惜,象征着幸福都市被彻底撕碎的毁灭性打击,同时也最能够让观众体味到劫后余生的幸福感。

英伦暗影的银幕投射

当我们从电影中找寻到真正的伦敦桥本身,会发现它往往有被恐怖色彩笼罩的特殊意象。在伦敦塔桥繁华浪漫的衬托下,真正的伦敦桥更像是一座连接着现代英国和历史不列颠的时空之桥,时刻提醒着人们,切莫忽略那些繁华下的坎坷历史与暗影。

《伦敦桥杀手》(Terror at London Bridge,1985)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灵感来源的恐怖电影。1968年,美国富商罗布特·麦卡洛(Robert P. McCulloch)买下了本就该拆除重建但缺少资金的伦敦桥,将它分为一万多块石头运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哈瓦苏湖。影片以这一历史事实作铺垫,讲述了伦敦桥搬迁后的诡异事件。片中,一个女人闯入了美国哈瓦苏湖上还未组建完工的伦敦桥,割伤了自己而流血到桥面。由此,在1888年掉入泰晤士河的英国开膛手杰克意外地在美国得以复活,开启了他的杀戮之旅,好在警察唐格雷戈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并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跟踪案情,挽救了脱缰的局面。类似的黑暗色彩也在英国系列节目“魔鬼探险”(Ghost Adventures,2008— )第十八季中的《伦敦桥》(London Bridge)一集里渲染。有异的是,这一集将伦敦桥拍得非常漂亮,与它的恐怖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戏剧化的“远渡重洋”后,这座著名大桥的花岗岩会不会被老伦敦的鬼魂所困扰?墙上的骷髅会在这里造成现代悲剧吗?一种幻灭感弥散在美丽神秘却被无情撕碎的梦境中。

此外,一些影视剧虽未对伦敦桥进行拍摄,但也会将它作为一种恐怖符号的隐喻来渲染氛围。尤其是关于伦敦桥的那首童谣《伦敦大桥倒下来》,一直以来都被影视作品当作黑童谣来呈现恐怖意象。比如,1993年的惊悚犯罪电影《城市英雄》(Falling Down)就是受到此歌曲启发而制作,并在电影里演唱此歌;BBC电视系列剧《圣诞鬼故事》(Ghost Story for Christmas,2000)在其第四集中也提到“伦敦大桥倒下来”的黑暗故事;电视连续剧《黑暗阴影》(Dark Shadows,1966—1971)以一个幽灵女孩莎拉·柯林斯为特色,而她的招牌就是演唱《伦敦大桥倒下来》。

这般臭名昭著的恐怖意象,来源于伦敦桥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前世。1179—1209年间,伦敦桥从木桥被重建为一座石桥,但它并不是一座简单的石桥,而是承载了100多座房屋和数千人口的“活”的建筑,13世纪的一场大火曾导致桥上居民集体被困遇难,随后17世纪的“伦敦特大火灾”又将一半的桥梁烧毁。比自然灾难更为血腥的是其作为斩首之地的历史,两端门楼上的头颅被长矛钉住作为对想要冒犯伦敦城的人的警告,无数叛徒在此地身首异处。

这座陪伴了英国两千年历史的伦敦桥,与英国共同经历了盗徒劫掠、疫病火灾,也见证了王朝的更替、资本的积累,以及帝国的崛起。很多人认为,伦敦之所以位于如今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这座桥。如今,经过不断重建,屹立在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桥早已不是那个充满了血腥历史的老伦敦桥,但伦敦桥的文化意象早已成为深入英国人记忆的黑暗符号。

虽然伦敦桥作为英国大门这一充满了荣耀与光鲜的“能指”外延到了伦敦塔桥,但我们仍能从伦敦桥在影视作品中的黑暗色彩,一窥英国历史的血雨腥风以及繁荣意象背后的前世今生。从中世纪到近现代、从文艺复兴时代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桥无疑如英国的命脉和脊梁一般,从未真正“倒塌”,英国人民也不愿看到它的“倒塌”。

关键词: 伦敦塔桥 泰晤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