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多地热力升级,将迎今夏以来最强高温。据中国天气网消息,2023年6月14日(本周三)至下周初,华北、黄淮等多地将迎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过程,波及京津冀、山东、河南等11省份,河北、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将冲击40,或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中国天气网表示,6月13日开始,随着高压脊逐渐东移,北方热度又将再度升级,高温率先在华北平原露头。明天起至周末,高温在北方继续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其中,明天京津冀、河南、山东西部将有成片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8至39。周四,高温范围还将扩展至内蒙古中部、东南部,随后一直到周末,辽宁中西部、吉林中西部也将陆续迎来高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介绍,此轮高温过程可持续6天,周四至周六将是核心影响时段。省会级城市中,沈阳和呼和浩特都将于周五迎来今年首个高温天气;周六前后将是本轮高温天气的最强时段,北京最高气温可达37,天津、石家庄甚至接近40。
针对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北方各省份多地已发布高温预警信息。 6月12日开始,甘肃省自西向东迎来高温天气,敦煌市、陇南市文县和张掖市高台县接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内蒙古额济纳旗气象台于6月13日9时52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称,预计未来3天,额济纳旗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5以上。
同日,“气象北京”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14日至17日本市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以晴为主,气温高,平原地区连续4天最高气温均在35及以上;其中16日、17日将达到本次高温过程的峰值,预计平原地区将达37左右,城区及南部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9。
为何此轮高温来势如此之猛?中国天气网首席分析师胡啸表示,未来几天,影响新疆的高压暖脊将东移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它不仅体积较大,强度也强。受高压暖脊的下沉气流影响,华北、黄淮、东北等地日照强烈,干燥少雨,气温很容易攀升。
此前在6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预测称,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对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中暑事件,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进行部署。
《通知》要求,要协助和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制定防暑降温工作方案和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代表职工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
对于发放高温津贴,地方层面已有所行动。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消息,自2022年6月1日起,河南省高温津贴标准将由原每人每工作日10元调整为每人每工作日15元。高温天气作业高温津贴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
河南省人社厅强调,高温津贴由劳动者所在单位负担,纳入工资总额,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高温津贴应以法定货币形式发放给劳动者,不得以发放清凉饮料、防暑降温用品等实物或各类证券代替。
此外,全国总工会在《通知》中强调,要通过向夏季露天作业的物流、电力、建筑、环卫等行业和存在生产性热源高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送清凉物资、送政策宣传、送健康培训、送健康体检、送法律维权等方式,积极开展“送清凉”等活动。积极拓展“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会帮扶(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功能,重点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为高温天气户外作业职工避暑休息提供便利。
中国天气网提示,此轮高温天气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华北、黄淮等地天气又热又晒,户外似火炉。公众需及时补水,尽量避开午后气温较高时段出行,减少户外停留时间,谨防中暑。如出现中暑症状,降温是首要任务,需及时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喷凉水降温。由于太阳辐射较强,地表温度会更高,不仅出门烫脚,还可能会引起汽车爆胎、自燃、路面崩开等危险,需加强防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