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广州经济属实不易:


(相关资料图)

GDP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增速不仅明显落后于上海(%)、北京(%)及深圳(%)另外三座一线城市,还分别落后于全省、全国、个百分点。

与老对手重庆相比,增速虽然未落下风——重庆上半年GDP 为亿元、增速%,但二者总量差距已从去年上半年不到80亿元,进一步扩大至215亿元左右。

让广州放慢脚步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业。今年上半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但仍未能回正。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和%。

支柱产业承压,再次将广州的转型问题摆上台面。近年来,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广州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并明确要大力实施“强芯”“亮屏”“融网”“智车”等工程。其中,推动芯、屏发展,剑指大湾区芯片制造中心和“世界显示之都”,筹谋已久的新产业已然进入增长前夜。

有人说:没有新兴产业,谈何一线城市?对广州而言,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01

从去年开始,围绕广州的疑虑声音就已开始显现。

2022年,广州GDP达到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增速、个百分点,在万亿城市中居于倒数。而更受关注的是,重庆首次全年GDP反超广州,正式将其“挤下”GDP四强席位。

两座城市对“第四城”的争夺愈显激烈。到今年一季度,广州再次回归,但好景不长,今年上半年,“第四城”又被重庆拿下。

如果重新审视广州去年经济表现,就能发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去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速仅%。进一步看,汽车制造业又在其中发挥了支撑性作用:汽车制造业增长%,电子、石化制造业则分别下降%和%。

汽车产业“独当一面”,倚赖的更多还是广州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作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汽车第一城”,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达到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万辆,占比刚刚达到10%。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22年广州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占比更仅为%。

今年上半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表现亮眼,产量增长倍,作为配套设施的充电桩也快速扩容,产量增长%。不过,面对燃油车市场下行趋势,体量占比还不算突出的新能源汽车也难以力挽狂澜。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提到,去年底开始,广汽三菱、丰田裁并,广汽菲克宣布破产,均显示出广州在传统燃油车领域面临的压力。

而“广州制造”面对的难题还不止汽车产业。另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业,也遭遇逆风周期。

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暾观察到,近年来,广州出台一系列支持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特别是面板行业,广州入局早、又不断引进大项目,如今新型显示面板年产能居全国之首。

另外,2017年成立的广州粤芯半导体,作为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专注于模拟芯片领域和进入全面量产的12寸芯片制造企业,已先后于2019年及2021年实现一期、二期项目量产。目前,随着该项目建设到第三期,广州正挺起珠三角芯片行业相对薄弱的制造环节。

这两个产业,恰与消费电子行业都紧密相关。由于疫情期间消费电子“需求透支”,目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都出现明显需求萎缩。作为终端产品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下行,必然会牵连到半导体、面板等上游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下降。面对行业寒风,广州也难以独善其身。

02

从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入手推动转型,培育一个新的增长极,似乎正成为广州的一大“解局之钥”。

2022年5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直言不讳地指出,广州电子信息等领域强群弱链及“产业高端、环节低端”特征明显。其中还提到一组数据:“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亿元,但集成电路制造和电子电路制造产值约210亿元,占比仅%。”

随着“广东强芯”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的全省布局中,广州被赋予重任。

2021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打造涵盖设计、制造、 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其中还提及,支持广州开展“芯火”双创基地建设, 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彭澎看来,与长三角城市和“邻居”深圳相比,目前广州仍缺乏一个类似华为这样的强势品牌或龙头企业,但也可以看到,一大批独角兽和“小巨人”企业正蓄势待发——在今年公布的第五批“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广州有126家企业新晋入围,数量在GDP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五。其中,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在30家左右。

转型途中遭遇逆风,表面上看时机对广州似乎不算有利,但恰恰也是这个时机,有望推动广州踩中另一个产业发展节点。

比照行业趋势,广州着重发力的芯、屏仍是重要方向所在。业内人士指出,对内,相比于汽车产业,广州电子产业体量相对较小,有更强的增长潜力;对外,芯、屏两个领域,又均在酝酿新一轮增长——

苹果XR横空出世,为面板在更多领域的爆发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面板又是直面消费端的领域,其新技术新产品将是带动新消费需求的关键;

再看芯片制造业,在各方以先进制程展开竞争的数字技术制造领域之外,成熟制程的特殊工艺制造领域爆发出愈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业内专家所说,泛在能源革命下,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特高压等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层出不穷,它们对射频芯片、功率器件、电源管理、模拟芯片、传感器等特殊工艺半导体的需求,正打开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而以粤芯半导体为代表的广州芯片产业,重点正是特色工艺芯片产品。由此出发,芯片产业还能与广州各类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比如在汽车行业向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元器件。

03

回顾广州制造业发展史,面对近在眼前的转型,广州更需要审时度势,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准方向,并保持发展定力。

刘暾指出,消费电子产业在供需调节下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此轮下行同样受到周期影响。比如受消费端影响比较明显的面板行业,基本上3~4年就会经历一个周期循环。具体到此轮景气周期,去年四季度基本已到达谷底,现在开始出现反弹迹象。近期,作为风向标的大尺寸面板,到终端电视价格均有所上调,显现出行业向好的“积极信号”。

可以说,广州工业承压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不足,随着市场需求改善,广州也有望走出反弹曲线。实际上,广州“因商而工、因工而兴”,市场一直是广州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对市场的敏感嗅觉,让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迅速成长,却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缺课”。

比如,针对“研制出中国第一部手机的广州,并没能当上手机业‘大哥大’”的问题,广州一家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在国产手机鼎盛时代,大部分厂商靠引进机型、贴牌代工赚到了“快钱”,随后国产手机份额衰退,一度产生行业“后遗症”。

而有关珠三角的电子制造产业,同样存在一种较为犀利的观点认为,如果企业更倾向于“挣快钱”,不利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风险高、回报期长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到现在,广州电子制造业仍离不开其对市场的灵敏度——作为当地芯片产业龙头企业,粤芯半导体就以市场为导向、民营资本占大股。但另一方面,如业内专家所言,在如今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芯片产业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主导或者统筹布局,新一轮技术突破更需要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推进。

比如当消费电子发展遇阻,产业领域芯片不失为一大增长点,但国内在此领域尚且存在空白,也需要政府适度引导。而从行业发展环境来看,在整个机器人产业上,广州存在一定产业基础。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6月末,广州有机器人相关企业万家,排名全国第二。

今年2月,广州2000亿母基金正式官宣落地——包括15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和500亿元创新投资母基金,其中投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首当其冲,希望以政府力量撬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但彭澎也提到,上述基金规模难以比拟北京、上海等国家大基金的扶持力度,又缺乏如深圳一般规模的市场资金量,政府力量要真正发挥作用尚需时日。

在这场必经的换挡转型过程中,无论是行业周期波动,还是自身产业培育,考验的将是广州耐心足不足、决心有多大。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