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工业政策》)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服务业政策》)。工业、服务业企业有望迎来重大利好,一批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即将落实。
这些政策导向明确、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充分反映市场主体呼声,体现了普惠性和行业性相结合、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相结合、“造血”和“输血”相结合、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相结合的特点,对于工业和服务业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业内人士认为,虎年开年,针对当前制约工业经济运行的掣肘问题和服务业领域一些特殊困难行业遇到的难题,多部门联合出台了18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43项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一季度乃至全年经济稳定运行。
18条措施力挺工业经济
《工业政策》包括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用地用能和环境等5个方面共18条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下一步重点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信心,提振发展预期。这次更多是聚焦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方面;二是着力扩大精准有效投资,让企业振作起来并持续不断地增强发展后劲。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表示,已组织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帮助企业春节期间稳产稳岗,加快在建项目投产达产,着力保障要素供给,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稳”。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今年财政部将积极推出有利于工业经济稳定的政策,适当靠前、提升效能,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比如,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等。
此外,还要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增加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支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付保宗表示,此次发布的《工业政策》更加务实,针对短期内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推出一批更有针对性的对冲措施,涉及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以及用地、用能和环境等5个方面,切中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痛点和难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刘向东表示,《工业政策》提出一整套组合政策工具包,有利于解决当前工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全球通胀高企背景下,进一步缓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税费重、融资贵、耗能高等众多难题,使其能高效地渡过难关。
43条措施纾困服务业
《服务业政策》共43项具体政策,政策着力点是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保持全年服务业运行稳定,更好发挥服务业作为就业最大“容纳器”的功能。
赵辰昕介绍,《服务业政策》除了提出所有的服务业行业都可以适用的10项措施,还专门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这五个特殊困难的行业,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
符金陵表示,2022年中央财政将从三个方面出台实施精准帮扶的减税降费措施,帮助服务业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加大普惠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今年将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措施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服务业行业企业将充分受益。此外,还有对特殊困难行业予以政策倾斜,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服务行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政策支持服务行业恢复发展,有利于稳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业领域纾困政策的推出对中国经济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IPG(盟博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近年来,服务业领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经营困难,此次出台具有针对性和普惠性的扶持纾困措施,对于促进其恢复发展意义重大。浙商证券李超认为,《服务业政策》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政策落地见效快,预计对保市场主体和保居民就业有显著效果。
精准防疫不放松也不过度
两大政策文件力度大、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全方位多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帮助服务业渡过难关。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台的两个文件,都提及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由于疫情持续散发,服务业特别是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行业受到明显冲击,目前运行仍然比较艰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同时,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行业也面临消费市场萎缩、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
此次出台的《服务业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为解决上述问题,专门提出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强调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并提出“四个精准”和“三个不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旸认为,服务业虽然具有聚集性特点,服务业延期开工是防范疫情扩散的最佳选择。然而,全国不同省份的疫情扩散风险不同,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地区应适当放宽限制政策,避免“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对疫情较轻的地区服务业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付保宗分析称,经过几年来同疫情的斗争,我国在防控疫情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工业率先恢复生产,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领工业增长。但仍需认识到未来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工业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工业继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工业在新形势下发展模式的转变。此次疫情中,口罩、呼吸机、检测设备等能够及时补齐就是基于我国强大的工业基础。
“疫情防控本身需要大量相关产品和服务,这场世界性疫情防控大考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何防控疫情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议题,需要工业提供持续的保障。”付保宗表示。
中信证券研报称,针对疫情中最为困难的餐饮业、零售业和旅游业等,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精准滴灌”式的纾困措施,助力其短期经营恢复与长期健康发展。(记者 张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