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既关系民生,也关乎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着眼点
关注高校毕业生等群体
来自陕西咸阳的郭先生今年29岁,2017年他从西安一所大学毕业后,申请了公租房,目前住在西安市的公租房小区(惠泽居小区)。“毕业后,我在西安落了集体户口,按照政策,当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凭身份证和毕业证可以申请公租房,我就递交了资料。”郭先生表示,刚毕业这几年工资不高,公租房为他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目前公租房一个月才400多元。“有了稳定的住房,可以安心奋斗事业,真的感谢公租房政策。以后,等有了足够的财力,会考虑买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郭先生说。
高校毕业生群体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力军,2022年将首次突破千万。由于对找房缺乏社会经验,对租金价格较为敏感、对社群文化需求较高,高校毕业生“租房难”“租房贵”等问题近年来愈发凸显。
“高校毕业生、新蓝领等新市民、青年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群体,对促进城市新业态发展、稳定社会就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表示,解决好这部分重点人群的住房问题,既是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需要。
张占斌建议,高校毕业生流入的重点城市,利用存量资源加快建设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学生公寓。同时建立高校毕业生分类、梯度、逐步递减的补贴机制,通过过渡式补贴,让高校毕业生心无旁骛、实干创新。同时,他建议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多元背景群体间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帮助的社区文化,营造共生共存、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
发力点
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住房消费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领域,对于稳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多地发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屡被提及。专家表示,只要能够真正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即为合理,住房的民生属性更为突出。
行业供给侧改革背后都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表示,今年关于房地产的相关政策,既有供给侧内容,也有需求侧内容,兼顾了中长期发展和短期市场维稳两方面。
供给侧方面,除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重大民生设施建设等方面以外,《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中长期有利于推动发展长租房市场、探索“租购并举”新模式,短期内也可以拉动投资,为稳定经济增长大局作出贡献。
需求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延续了去年10月下旬以来央行、住建部、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关于住房需求的政策思路,即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包括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与“房住不炒”并不矛盾,且在房地产市场过快下行时期反复强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对稳定市场预期有积极作用。
专家表示,给予规模庞大的新市民群体定向的金融支持政策,正成为“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发力点,应进一步加大对刚需和改善需求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需求恢复,稳定市场预期。
增长点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探索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这一表述,是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之后,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探索新的住房发展模式,“新”在哪里?专家表示,第一个“新”是要在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之间要建立新的结构平衡。
据介绍,一方面要在住房保障体系中,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住房保障群体“应保尽保”,特别是要强调“租购并举”导向;另一方面要在住房市场体系中,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重在满足首套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自住需求,解决好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群“人房匹配”问题。
第二个“新”是住房领域发展模式创新,在住房金融制度、房地产税收体系、土地供给渠道等基础性领域,深化改革创新,有效控制房地产贷款红线,化解和防范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个“新”是要形成新的政策调控工具箱,针对住房矛盾的阶段性特点变化,进一步完善调控手段,突出因地制宜、预判预调,实现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形成新的更加健康平稳的市场秩序。
“针对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委员莫天全建议,一要坚持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并行发展,建立人、房、地联动机制;二要坚持租购并举,保障租房群体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三要坚持盘活存量,健全配套服务。(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