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4月11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市长覃伟中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深圳此时如何部署未来,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通读报告后,记者注意到,今年报告内容充实、重点清晰、新词频出,以改革者之姿、先行者之态,给人留下“务实”“拓新”“为民”的深刻印象。
面向未来,报告透露出哪些城市发展的新动向?下面逐一分析道来——
动向一:“双改”示范对未来改革具有“纲举目张”之义
改革开放素来是深圳的重中之重,此次报告特别强调“抢抓‘双改’示范重大机遇”,并放在今年十大工作之首,足见其“纲举目张”的意义。
“双改”指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均为中央赋予深圳的重大改革战略任务。以此为牵引,既是落实中央重大部署的自觉担当,也是城市挺进“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需求。
作为天生的“探路者”,深圳各领域正创建的国家级“试验区”“示范区”“试点市”有十余之多,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无一不涉及改革,且必须是全面系统性、集成化的配套改革才可完成。
“双改”示范项目的共同点即国家部委事权的授予下放,对一些“硬骨头”,用好“实施方案+授权清单”全新改革方式,将为深圳自主改革创新打开空间,也可通过试点推广,破解国家发展中一些深层次、战略性问题。
此外,深化与港澳更紧密合作也需要“双改”示范来推动,特别是强化规则机制“软联通”,包括推动前海制度创新成果覆盖扩区后全部区域,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新型管理体制;对接香港发展规划,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加强与港澳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对接合作等。
动向二:原始创新重要,但协同、开放创新能力也要跟上
深圳作为创新之城,“创新”一词在报告中被提及69次之多,成为最高频词。
基础研究一直被认为是深圳的“短板”,深圳自2019年首次将“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写入报告后,即重点围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来布局。
3年过去,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已达全球领先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之首,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5%;166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稳步实施。今年仍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把“卡脖子”的压力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持续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协同创新、开放创新能力的提升之策也首次以相同篇幅着墨,形成“三线并行”之势。
其中,“协同”的关键是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协同。“开放”则是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吸引更多全球创新资本,并在深港科研领域的机制衔接和资源对接上有实质性进展。
一纵一横、一内一外,拉起整个立体网络,以此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