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辖内保险机构互联网保险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去年末,深圳有55家保险分支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合计77亿元,是2019年的2.2倍,行业趋势向好。在日前出炉的《深圳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简称《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中,明确提出将进一步鼓励支持保险机构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为深圳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再次注入了一波新的发展动力。
助力深圳树立行业标杆
此次新修订的《若干措施》将保险企业全国性互联网业务中心纳入了支持范围,并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从中可以一窥监管层对推动这一新兴业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互联网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我们将支持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深圳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范君宁说。
政策一经推出便引起行业热议。深圳知名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旗下奇点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潇向记者表示,深圳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而互联网保险也是保险行业中最具活力的业务形态,一直以来两者都具有相当的契合度。
腾讯和波士顿的研报指出,在行业整体保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7-2020年互联网人身险、财产险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7%和15%,互联网保险对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已成为行业共识,更符合政策导向。
马潇认为,政策出台将进一步鼓励深圳互联网保险机构朝着“科技改变保险业态”的方向探索,提升保险行业运作效率,优化保险消费的体验感、获得感,推动深圳互联网保险行业领先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行业标杆。
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平台深圳业务负责人指出,政策出台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哪些企业可以继续在行业留存。“作为金融行业中较为传统的保险业,更需要立足行业改革及客户消费行为变化的背景,将业务流程、系统设计按照先进的数字化水平进行改造,这考验的是每家保险机构对行业发展和组织变革的深度理解。”
深圳消费者画像关键词:年轻
“创新之城”深圳,汇聚了中国一流的保险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二者之间的碰撞,使这里的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日新月异。如何描述深圳互联网保险消费者的画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收入、高学历、年轻化、保险需求碎片化是他们最为显著的特点。
“作为我国互联网的第一批原住民,‘90后’保险消费者对互联网有天然的亲和度。”马潇介绍,在良好的受教育程度驱动下,他们拥有高起点的保险接受度,并在理财需求的激发下有着强烈的投保欲望。“深圳年轻群体处于时代前沿,他们敢于尝鲜、敢于表达、愿意为体验感付费,同时高知青年们把个性化需求也代入保险消费,这就造成深圳的互联网保险消费特征极具碎片化。”
随着保险意识逐步觉醒和消费习惯的线上化转移,深圳互联网保险消费者的线上人均支出保费正快速上升。例如,知名互联网保险平台小雨伞经纪分别于2018和2022年上线的两款招牌保险产品,其件均保费已经从5、600元提升到2000多元。
要加强不同机构数据合作
记者梳理《若干措施》发现,“鼓励和支持金融企业开展组织、产品、业务和模式创新等金融业发展事项”“积极推进保险经纪、公估、代理、销售公司发展,提升深圳保险市场专业化水平。”“信息安全”等成为政策关键词。
不少互联网保险机构对此积极展开布局。记者从慧择了解到,该平台将继续发挥在保险数字化上的优势,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运用科技手段改造原有投保和保单维护流程,实现“一站式”保险服务,也将发挥自身提供定制化产品的创新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个性化保险产品,推动行业的产品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机构风控问题备受行业关注。马潇认为,互联网保险机构应致力于纵向打通保险中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之间的数据合作,提升标的风险水平的穿透式识别和风险的全流程分散,提升整体风控水平。
但他也指出,消费者的日常行为在不同行业之间积累了大量数据,足以辅助互联网保险机构在“不打扰”消费者的背景下对其进行数字画像,但不同行业、不同主体的统计口径和数据端口千差万别,这需要政策层引领协调跨行业主体之间的数据协作。“人民银行已经推动银行业API模式探索,推动银行金融与其他行业数据规范共享,保险业的API模式还需政策层作出规范指引。”
(原标题《监管“力挺”引行业热议,深圳互联网保险“迎春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