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在发言中讲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深圳故事。


(资料图)

云中之城邓飞摄

埃及时间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中国角“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南南城市气候合作发展”主题边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参会并分享了深圳气候行动经验。据悉,未来深圳将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以目标引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全力打造全球气候适应型城市发展典范。

会前,张亚立与此前参加C40全球市长峰会的区域与市长事务常务总监Hastings Chikoko等代表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一直非常关注深圳相关工作,对C40峰会上深圳市长的致辞表示高度赞赏。会上,北京、昆明、成都等国内外城市也分享了气候行动经验。

当天下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负责人还参加了气候投融资边会圆桌讨论,介绍了深圳气候投融资工作经验。

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有研究表明:城市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供应,并产生了全球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已经成为了主战场。深圳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同时也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环境容量小市,作为中国第一个接近全部城镇化的城市,深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探索和示范希望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作用。

张亚立介绍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深圳的绿色低碳化水平不断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全民参与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深入,具体几个数字可以更好地说明当前取得的成绩: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3.07万亿元、位于亚洲第四;PM2.5降至1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达77%,全国领先;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及网约车率先实现100%纯电动化,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6.6万辆,纯电动物流车保有量全球第一;绿色建筑总面积达到1.47亿平方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总产值比重超过70%

“取得如此成就,我们总结了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张亚立说。

首先是坚持立法创新。法治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保障,40年来,深圳出台了特区环保条例、绿色金融条例、绿色建筑条例等20余部生态环保法规,初步形成以综合性法规为统领、专项法规为主干、政府规章为延伸的制度体系。

其次是坚持科技创新。深圳是全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8年稳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深圳聚焦氢能、储能、核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基础研究,搭建56个创新载体,储能电池市场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核电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智能光伏逆变器、锂离子储能等技术处于全球领跑阶段。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2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总产值比重超过70%。

绿色发展也离不开市场与全社会的参与。通过深化碳交易市场建设,深圳以3%的市场配额规模实现全国首批试点碳市场13%的成交金额,管控的制造业企业以62%的增加值增长率实现了40%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了碳增长。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2021年新增绿色信贷225亿元。全民参与低碳减排行动热情高涨,屡屡出新的碳普惠场景更是形成了全民降碳新风尚,去年底上线的“低碳星球”用户数量已超过100万人,今年6月上线的“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用户数量约为20万人。深圳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全国第一,绿色出行分担率达74%,地铁、公交、共享单车已经成为老百姓出行方式的首选。

同时,深圳一直坚持打造绿色安全生态空间,努力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坚守占全市面积近50%的基本生态控制线,打造“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总体格局。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1%,是“国家森林城市”,公园总数达1238座,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公园绿地500米服务覆盖率超90%,老百姓们实现了开窗见绿,推门见景。

推动100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示范落地实施

张亚立说,然而,深圳也深刻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深圳受限于本地低碳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实现“双碳”目标的减排压力较大;作为气候敏感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双碳”工作纵深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面临更高要求。面对当前挑战,深圳将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排头兵精神,努力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深圳将坚持以目标引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城市建设,目标先行,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能空喊口号。围绕减缓与适应两大方面,深圳科学谋划出深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蓝图:到2025年,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迈上新台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降低,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展望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脱钩,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创新低碳城市全面建成。

张亚立介绍透露说,围绕以上目标,深圳构建了如下具体的行动路径:

首先,将聚焦重点领域减排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历来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跑出“加速度”。未来,将继续聚焦减缓气候变化核心领域,推动“20+8”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逐步完善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构建更加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海上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打造“新能源之城”的全球标杆为目标,持续推动传统燃油汽车逐步退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打造高星级绿色建筑聚集区,大力推广光储直柔一体化示范应用。

其次,将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抓住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同源特征,从源头推动协同增效,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含量的不二选择。未来,深圳将一体谋划、一体部署,推进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时,以“更安全、更韧性、更宜居、更智慧”为目标,全力打造全球气候适应型城市发展典范。筑牢城市安全基底,到2030年,城市防洪(潮)能力不低于200年一遇,智能气象服务网格精细化水平达到100米、5分钟。塑造城市韧性,推进海绵城市全域建设。构建宜居社区100%覆盖的友好型城市,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三,将通过创新和改革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改革开放与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深圳将继续以改革激发低碳发展新动能,把创新融入法治、市场、科技等综合体系中。探索应对气候变化专项立法,推动绿色金融政策创新,持续深化碳普惠、碳交易和气候投融资试点改革。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提前布局关键零碳和负碳技术研发,培育百余家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为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技术储备。同时,推动十大领域45个低碳工程及100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示范落地实施,为全球碳中和模式提供深圳样板。

张亚立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深圳希望加强与国际城市的合作共享,由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添砖加瓦!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