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壳成了艺术家展示技艺的舞台。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资料图)
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9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黄丽娜)如果说一种传统文化打动现代生活,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或许就是非遗。2018年,深晚记者在第十四届文博会上偶遇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技艺传承人杨星国,他用刻刀在又薄又脆的蛋壳上雕出牡丹亭、繁花似锦、龙凤呈祥等作品,浮雕、透雕等工艺娴熟精准,俨然是蛋壳上的“舞蹈”,让在场的观众惊叹不已。5年后,深晚记者和杨星国再次相遇,听听他这几年来在“蛋雕”这门传统技艺不懈创新的故事。
杨星国在文博会现场展示蛋雕技艺。深圳晚报记者 黄丽娜 摄
时隔五年文博会再聚
蛋雕事业蒸蒸日上
“这是真的鸡蛋壳吗?太厉害了,我得拍个照!”这个不断被路过年轻人打卡的展位位于文博会13号馆的甘肃馆,绕过手绘滑板装饰的展墙,就是杨星国的展位。
“新的工艺有‘蛋中蛋’和多层蛋雕,来,看看怎么样!”一见面,杨星国就迫不及待地介绍起他的新代表作。作为世界蛋艺术协会特邀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技艺传承人、河州蛋雕艺术创始人,杨星国在甘肃省已小有名气,并受邀在国外做过个人蛋雕展,成为甘肃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老孔”在文博会现场为市民制作蛋雕。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十二生肖蛋雕、敦煌飞天蛋雕,以及上过湖南卫视节目并被演员杨颖收藏的“包包”鸵鸟蛋雕的同款都被杨星国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杨星国向深晚记者介绍了这几年来事业的发展,他摘得了“河州工匠”荣誉,并入驻了“甘肃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位通过自学成为职业蛋雕艺人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期。在小到鸽子蛋、大到鸵鸟蛋的蛋壳上飞刀起舞,浅到0.2毫米,深到2毫米,在这些薄脆的蛋壳表面绽放艺术之花。杨星国已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他的徒弟“老孔”。“老孔”比师傅杨星国年长8岁,通过抖音看到杨老师的视频,义无反顾去拜师,经过3年多的历练,“老孔”手艺已经达到出师水平,并能代表师傅多次独立参加展出。这次文博会,杨星国特地带着徒弟“老孔”来开开眼界。
上过湖南卫视节目并被演员杨颖收藏的“包包”鸵鸟蛋雕的同款,吸引不少人关注。 深圳晚报记者 黄丽娜 摄
市场销售瓶颈已打通
期盼徒弟们爬得更高
这几年,杨星国在甘肃资源环境大学开设课程,集中授课,目前已培养出了十几位成熟掌握技术的蛋雕技艺传承人。他说:“年轻人学得非常快,加上现代文化的创新创意,他们就能做出我们老师傅完全不同的蛋雕作品,可以说后生可畏。”问及是否会担心师傅被徒弟超越,他认真地说:“师傅就是把肩膀当做梯子,让徒弟爬到更高的地方。”
关于蛋雕作品的市场销售瓶颈问题,杨星国在这几年时间里取得了大的突破。蛋雕作品最大的问题是运输时容易破损,“买家收到坏的东西肯定不高兴,之前我就咬牙答应再雕一件送过去,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经过2年多的研发,杨星国给自己的蛋雕产品研究了一个防震底座和外罩,彻底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问题,现在运多远都不用担心。
第一天展会结束后,杨星国在和深晚记者相约下届文博会再见之后,又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手艺人相约到罗湖聚餐,感受展会之外的深圳烟火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