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报警“难倒”接警员

警方:尽量使用普通话有助尽快出警

昨日,一则接警员被电话报警人的方言“难倒”的音频引发关注。通话中,因为报警人口音问题,致使接警员对关键信息难以判断,与其反复进行确认后,最终顺利出警。警方表示,之所以发布这样一段音频,是为了提示公众在报警时尽量使用普通话,清晰描述关键信息,帮助警方尽快着手处理警情。

模拟接警经历制作音频

10月16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段接警员“挑战方言”的音频(模拟真实接警经历)。音频中,报警人说,“我刚才骑电动车,被车撞了,车跑了。我脚‘螺丝拐子’磕破了。”接警员询问,“螺丝?是车上的螺丝掉了是吗?”答复称,“是脚,我的脚。”接下来,接警员继续询问撞击车辆情况。报警人称,撞她的车的颜色是he(同褐音)色的。接警员再次确认是“褐”色吗,报警人称,“黑色,是黑白的黑。”

南京警方通过微博介绍该音频,接警员在接到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报警时,经常遇到报警人无法提供清晰信息或者使用方言,比如“螺丝拐子”(脚踝)。近期,警方根据真实接警经历,模拟了接警情景。在此提醒公众,一旦发生“逃逸”事故,记清车辆颜色、车型、车牌等关键信息,报警时尽量使用普通话。

提醒公众改进报警方式

昨天,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政治处刘警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证实,这段音频出自该分局。他介绍,音频中的男声来自浦口分局交警大队办公室一名文员,女声来自一位分局民警。对话信息由过去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警方将之演绎出来,是为了向公众宣传如何更有效地完成报警,尽快获得警方帮助。

“制作这样的音频,并不是为了调侃某种方言,而是为了告诉大家,尽量使用普通话,清晰地描述警情细节。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接警员了解状况,进行下一步预判,及时将有效信息汇报给后台调度人员,使得警方能第一时间出发处理警情。”刘警官说。

针对方言难辨的问题,有网友提出可以为接警员制作一份发音对照表,方便其工作时比照。刘警官告诉北青报记者,仅在江苏省内,就有多种方言,若要做到一一对应,操作上很有难度。刘警官说,从近几年的报警信息来看,多数人能在报警时使用相对标准的普通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类似于此次网传音频的现象正逐渐下降,“不过这类因方言导致的沟通障碍,依然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状况。”

接警员需掌握多项技能

如何解决方言难辨?公安接警员们也有自己的办法。

刘警官说,接警部门除了110一线接警员外,还包含后台管理人员和其他民警,需要时可以共同解决类似麻烦。“当接警员因为方言问题无法准确理解报警人要表述的意思时,他们就会向后台求助。我们的民警不仅来自省内各地,还有不少来自其他省份,大家会尽最大努力和报警人取得良好的沟通。”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接警员,能听懂方言并不是工作的全部,“他们都经过专业的训练,这个岗位对很多技能都提出了高要求。”

刘警官说,作为接触警情的第一环节,接警员要能判断案件性质,提炼出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内的警情要素,方便随后汇报给后台,“这就需要接警员通过对话技巧,在与报警人沟通过程中,特别是对方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积极追问,完成信息判断和总结。”此外,接警员还需要快速地将有效信息反馈给后台,促成调度人员第一时间完成警力派遣。

关键词: 方言报警 接警员 提醒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