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官网于2月10日发文表示,若人们在做出行为时考虑到了该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或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亲环境行为。亲环境行为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心理和信息等因素的影响。该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俄罗斯人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决定亲环境行为的各种变量。
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份包含有33项内容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5组亲环境行为,包括管理个人废弃物(如垃圾分类)、参与环保活动(如成为志愿者)、节约资源、生态购物(如购买有机食品)以及其他与气候相关的行动(如外出旅行时乘坐火车而不是飞机)。受访者对自己所做亲环境行为的频率进行评分,最低分为1分,对应“从不”;最高分为5分,对应“总是”。结果发现,女性比男性的环保意识更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受访者比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受访者更乐于做出亲环境行为。但是,高收入人群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研究人员发现,环境领域的综合监管对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相关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使人们将亲环境行为视为其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变量可以解释部分参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行为,例如追求平等的信念增加了社会导向行为的可能性、传统价值观与环境友好型消费有关等。而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不利于人们做出亲环境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享乐主义与追求个人享受和拒绝自我约束(包括保护资源)有关。此外,与个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相比,对环境保护行为益处的了解更能鼓励人们做出亲环境行为。
(姚晓丹/编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