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惊艳“出圈”,舞绘出《千里江山图》的青峰叠嶂、绿水隐现,其中彰显的古韵华美给观众呈现了一幅“活”起来的历史画卷,让人仿佛可以随之穿越时空,亲临往昔,沉浸在不同次元的文化元素碰撞所打造的古典美学之中。而这些都源于作品被赋予了灵魂,传统被汇入了时尚;静止的过去正以全新的生命力走入现代生活,艺术的美学正联合自身的附加价值来到我们身边。文创产业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元素
无论是博物院中的亭台楼阁、雕栏玉砌,还是陈列在展柜中的万千藏品,历经千年的沉浮,越发与世隔绝,与这个时代遥遥相望却无从聚首。让文物穿越这千年时空,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使其“活”起来,重新登上人类文明的舞台,需要我们集聚智慧,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架构古今沟通之桥梁。
发掘文化内涵,建立古今联动。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时代烙印与精神传承,为我们再现了过去的情景,代替古人与我们隔空对话。在这场看似不可能的对话中,文物更像是一个充满秘密、写满故事的神秘人物,静静等待有缘人来品鉴和发掘。
以河南卫视的大型舞台剧目《唐宫夜宴》为例,其灵感源于洛阳博物馆中唐三彩系列的乐舞俑,橱窗内的它们面部表情喜庆率真,活泼含羞;姿态自由婀娜,动作呼之欲出。把这1500年前的盛世搬到光影流转的舞台之上,通过塑造十几名少女嬉戏打闹、梳妆打扮、夜宴演奏的场景,无论从妆容、服饰还是仪态,都高度还原了盛唐时期的歌舞升平和文化风情。从摆件到登上舞台的转变,正是文物“活”起来的生动体现。整场演出风格多变、气度奔放,如同一幅古画中的人物走出画面,翩翩起舞,审美的古今融合带来全新的感官盛宴,更激发了观众与唐朝百姓对文化自信的共鸣。节目一经播出,洛阳博物馆游客如织,特意前来观赏乐舞俑的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随之而来的是唐三彩类文创产品的热销,供不应求。
提升网综质量,展现品牌魅力。近年来,从故宫博物院到各个地方博物馆都致力于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与创新,制作了以自身为品牌的网络综艺节目。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真人秀《上新了·故宫》,本着“开门办文创”的思路,借助专业人士和明星团队的趣味互动,带领观众开启与以往只停留在观景观物的浅表式参观不同的故宫深度体验之旅。从专业角度讲述建筑和典藏,把故宫深处和观众所不能到达的未开放领域以专业和学术的角度展现给世人;同时邀请年轻设计师参与文创开发,为文创产业注入新生力量,集聚百家之长,以全新的方式打开沉睡的历史大门,让故宫文化不再孤芳自赏,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文创类综艺节目的制作要以宣介文化为主旨,以挖掘文化创意为目标,不能徒有其表,在推动品牌衍生产品的同时,更要尊重历史史实,以严谨的、学术的态度对待文化传承,要避免以娱乐观众、哗众取宠、追求播放量为目的。通过综艺节目树立品牌与设计密不可分,高品质的设计才能提升品牌魅力,得到文创爱好群体的认同。
打造周边文创,重视粉丝效应。在品牌获得市场的认同并具备较强号召力后,周边产品才会不断扩大其涉及领域。周边文创产品形式多样,创意不受局限,从古代建筑风貌、雕刻图纹,到器皿摆件、古画墨宝,这些优秀元素皆可成为灵感的源泉。相应地,由此而研发问世的文创产品就不再是一件普通商品,而是被冠以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属性,并兼具现代技术和美学的融合品。通过文创理念走进大众视野的产品,更能触动人心,引发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共鸣。
在弥补古典文化爱好者不能近距离接触藏品或文物不对外开放的遗憾的同时,使其感触于这种古今联创的魅力,在品牌号召力的作用下,周边文创的爱好者即化身为固定的消费群体,成为品牌文化的粉丝。要拥有不断壮大的粉丝群体,一是要使其认同产品被赋予的文化内涵,二是要系统地创建文创产品的理念,三是要重视产品功能的研发。
探寻古与今的文创契合点
对传统的创造性解读。对传统的解读不只是要理解文化,还要善于利用现代思维结合现代技术,从新的角度来认识逝去时光中的事物。文物所承载的文化是静止的,同时又是开放的,正是这种开放性使文物在历经千年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后可以展现新的生命力。如同一阙朦胧诗词,藏头露尾、言简意赅,却又回肠百转、晦涩多义,在对其解读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填补一些因时代变迁或考证资料缺失等种种原因带来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正是灵感和创新思维的出处。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拘泥于历史的刻板,在古今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做出创造性的改写,赋予传统鲜活的色彩,进而延续传统的魅力。继承传统,发扬历史精神,注重创新,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不仅可以弘扬中华精神,更能激发文化自信,传播中国风尚。
实现传统的跨界融合。“传统”二字一直以来更多地被框定在“墨守成规”的定义中,殊不知传统的并非旧的、过时的,而是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具有时代所赋予的特质。在传统中主动融入新生事物,找到契合之处,进行跨界交流,这也是当下社会布置给我们的考题。
诗词名篇、古玩字画也并非要以刻板的模式被动地等待世人赏析,其呈现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突破既定方法,借助新领域的表现手法可以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水下舞蹈《洛神水赋》的播出震惊了国人,美轮美奂的舞姿展现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柔情绰态,仿佛神女从那传世名画中走出,向世人演绎人神殊道、爱而不得的怅然离愁,终是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曹植诗篇中的“皎若太阳升朝霞”之貌。跨界融合是传统文化的重生之路,也是必经之路。
老物件,年轻化。年轻的文化爱好者正在追寻与众不同的事物,经典的传承汇入时代创新的洪流中萃取出全新的潮流,颇受当下时尚追捧。打破年代隔膜,用年轻的创意使古典焕发新的生命力,走出历史禁锢,发掘新的意趣是当下文创产业的主要发展目标。新与故的完美结合,使特定的历史时刻和精神传承化为永恒的经典成为可能。古人的时尚和潮流未必不属于这个时代,那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物件也未必只能在博物馆中与岁月相伴。对平安喜乐的向往和祈福是人类文明不变的主题,如何让历史芳华再现,使传承生生不息,就是要用年轻的理念来诠释古老的思想,用现代工艺改写时光的故事。当古老的文明和审美意趣不再被束之高阁,也意味着新与故的重叠和交融,它可以化作一盏灯、一块表、一把蒲扇,又或是一方手帕,将中国风重新点燃,把历史以另一种方式镌刻。
打造创客体验项目。经典再现不只是简单地复制藏品,更多地是继承与弘扬别具匠心的古老技艺,为现代文明解读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刻板复制只能丢掉经典的灵魂和现世意义,使传承成为空谈。在对传统技艺的模仿中获取新的思路,在研发上下功夫,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力求满足经典爱好者的多种现实需求。可以打造创客空间,开办工作坊,开设指导课程,为喜好手工制作、发明创造的创客群体提供亲自参与创作的实践机会,让普通人也能近距离领略传统美学,化身工匠,使用传统技艺,感受创作的乐趣,与古代能工巧匠进行一场技艺的切磋。同时,汇聚大众智慧和工匠精神的作品,是对中华文明最好最深远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对创新精神的最好践行。
优秀的文创能打破时代和语言的壁垒,向后世展现历史的风貌,讲述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与此同时,又担负起传承与文化交流的重任。从深度和广度上、从学术的角度上对历史文化的内涵进行深挖,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让中国元素、中国风尚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文化品牌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