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作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提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显著变化的背景下,城镇化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3月15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2冬春论坛在京举行。围绕“城市化与人口流失:挑战与应对”主题,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联合)毛其智致欢迎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作主题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开始于改革开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2021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7.42亿,平均每年新增1725万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9个百分点,是世界城镇化速度的2.6倍。特别是1996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30%这个拐点,此后1996—2017年间年均提升1.42个百分点,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用“超高速推进”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城镇化特征,但他同时指出,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城镇化增速已明显减缓,这表明长达20多年的城镇化超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

“预测在‘十四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但推进速度将会逐步放缓。”魏后凯表示,在新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放缓,中国城镇化将由过去的高速城镇化转向高质量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城镇化战略转型,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基本方向。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联合)毛其智表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但在中国拥有14亿多人的国情下,城乡仍将长期共存。如何以城镇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中国的城镇化成为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是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挑战。

理性看待人口流动和城市收缩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口、资源加速向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集聚,一些中小城镇和东北、西北等部分地区都面临着人口缩减现象。对此,有学者提出应理性看待人口流动和“城市收缩”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作主题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认为,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也更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他表示,一些关于“城市收缩”的研究采用的是全域数据,将农村地区也考虑在内,这实际上混淆了区域的人口变化和城市的人口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区域人口收缩而非城市人口收缩。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在不断上升,“城市收缩”在中国只是少数地区的现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作主题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同样认为,部分地区人口减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客观现象。我国人口从乡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从劳动力过剩地区向劳动力需求旺盛地区迁移、从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迁移,流动规模加大、地区之间和城市之间交互流动加强的趋势,反映了城镇化普遍规律。“收缩城市”通常指城区人口持续2年减少且出现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城市,不能仅因人口数量减少而片面套用“收缩城市”概念。

增强县级单元公共服务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作致辞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总人口仍处于增长阶段,从13.4亿人增加到14.1亿人,但全国有6个省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其中东北三省最为明显。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分析认为,东北地区早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超前,导致人口转变开始时间早,超前全国平均水平20年左右。当前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相对收入水平下降,人口过早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没有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东北地区总体人口的减少,而在于城镇节点全域性的人口收缩。”张车伟表示,考虑到东北地区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解决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扭转关键城镇节点的人口收缩趋势上。

魏后凯持同样观点。他列举了相关研究图表和数据,指出县域人口是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主体。2010—2020年,东北三省87个县常住人口共减少近700万人,占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总量的63.2%。魏后凯认为,加强县域治理是破解东北城市人口外流局面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作主题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谈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出现了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并行的情形,县级单元正成为承载新增城镇人口最重要的空间。因此,需要增强县级单元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提供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性服务和农民的生活性服务。

会议由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以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城市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约50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城市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