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赛)“您睡得好吗”?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在京发布,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这是首份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的睡眠研究报告,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分析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民众的睡眠状况、睡眠问题及其影响的学术著作。报告通过深度研究、社会调查等方式,描绘与分析当代中国民众的睡眠状况,以期引起全社会对睡眠问题的重视,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国人睡眠状况的改善。

睡眠问题过去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专业领域,站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研究睡眠对于整个社会层面又有哪些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社会,睡眠从来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睡眠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方面人们对睡眠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平均睡眠时间却越来越少,睡眠障碍也在不断增多。睡眠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全民的总体健康,也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衍对报告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报告主要涵盖2021年“中国睡眠指数”、中国居民睡眠状况变化以及对不同群体睡眠的调查,并且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睡眠和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2021年,中国民众睡眠指数为64.78分(百分制),略高于及格水平,通过对报告中睡眠指数不同指标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

张衍介绍,“睡眠拖延”行为,包括一般的睡眠拖延行为,也包括手机拖延睡眠的行为和上网拖延睡眠的行为,都可以显著地预测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又可以显著地预测人们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生存质量。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的手机使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对于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数都存在“睡眠拖延”问题,除了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外,手机、电脑依赖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从个体角度看,睡眠质量是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从社会角度看,大众的睡眠质量是社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民众的健康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报告认为,对于睡眠问题,仅从生活习惯或健康角度讨论和研究是不够的,必须把睡眠研究的重要性提升到衡量民众心理健康、幸福感、生存质量、社会质量的高度。睡眠改善应该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睡眠不仅关乎我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生存质量,乃至我们的社会心态。所以提升大众的睡眠质量,应该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当与改善衣食住行同等看待,通过睡好觉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