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英国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学研究所4月4日发布报告《仓促判断:对新闻缺乏信任的受众在数字平台上如何处理信息》。报告称,对新闻信任度较低的人群倾向于快速判断网络新闻是否值得信任。
现今,网络信息的体量之大、种类之多超出以往任何时候,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及其来源的可靠性也成为巨大挑战。一些人固定地从自己信任的新闻来源获取信息,另一些人则对大多数新闻来源缺乏信任。为了解后一类人如何判断自己看到的信息是否可信,路透社新闻学研究所主任、政治传播学教授拉斯姆斯·克莱斯·尼尔森(Rasmus Kleis Nielsen)和研究员艾米·罗斯·阿格达斯(Amy Ross Arguedas)等人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来自巴西、印度、英国、美国的100名成年人开展了深度访谈。
通过样本筛选,研究人员已知这些受访者对政治感兴趣的程度和信任新闻机构的程度均低于平均水平。在现有的新闻受众研究中,该群体常被忽略,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更加有必要考察他们的新闻消费习惯。这项新研究采用了视频访谈的方法:受访者使用视频会议软件向研究人员展示自己使用网络平台的过程,以便研究人员实时观察受访者在评估一项信息与自己是否有关、是否值得信任时的关注点在哪里。这种方法比抽象的问答更能揭示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经历。
尼尔森等人得到几点发现。第一,“新闻不信任者”在他们常用的网络平台上看到新闻的概率较低,看到时大多也不感兴趣。第二,“新闻不信任者”很少打开自己看到的新闻链接,他们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非常快速,主要依据6种线索:新闻发布机构的品牌、新闻标题、社会线索、平台线索、广告、视觉元素。受访者对标题吸引眼球的新闻更加怀疑,对标题平淡的新闻反而信任度更高;他们对赞助内容和政治新闻也持更加强烈的怀疑态度。第三,受访者评估信息是否可信时的关注点与平台有关,有时更关注信息的分享者是谁,有时更关注评论和点赞,或信息出现的次序。第四,与其他人群一样,许多“新闻不信任者”不清楚数字平台向其展示新闻的机制,并注意到网络新闻来源不总是清楚明确的。第五,在受访者看来,由于人们本能地更加信任亲友分享的信息,社交媒体容易传播不实信息或掩盖可疑行为。
研究人员表示,新闻机构若想触及“新闻不信任者”,需要在品牌建设方面付出更持续、更连贯的努力,并且更加注重以恰当的方式展示新闻。
(王悠然/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