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题材异语创作是一种特殊创作现象,通常指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用其他国家语言创作的作品,作者主要为本国双语作家、华侨、华裔及国外汉学家。因为直接用外语创作,此类作品文化叙事能力强,在海外传播效果好,影响广泛。异语创作的作品特点和文化传播风格可为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宝贵经验,其回译可丰富我国本土文化、深化中西交流融通、实现文化归根反哺。

中国故事异语创作具有可读性优势。翻译家王宏印认为,“如把用一种语言描写本族文化内容的书写称为‘原语书写’,那么用一种外语描写本族文学场景的则可以称为‘异语书写’”。我们可以将“异语创作”诠释为“用其他民族或国家语言描写本位民族文化内容的书写”。中国题材异语创作就是用外语书写中国文化,创作时直接以异语行文,不受翻译语言形式桎梏,作品的可读性往往较强。林语堂旅居法国巴黎时创作的英语长篇小说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英语文学巨著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大唐狄公案》)便是典型代表。

异语创作者具有多元文化优势。中国题材异语创作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民族文化,可结合作者的血统、国籍、居住地划分为中国国内作者、中国侨民作者、外国华裔作者、外国非华裔作者四类。中国国内作者多为双语作家,他们深刻全面了解本国文化,可用外语创作描写相关内容,如杨宪益、萧乾。中国侨民作者指侨居国外的中国作家,他们出生成长于中国,成年后侨居或移民海外并用外语创作中国题材作品,例如林语堂、韩素音、张爱玲、哈金等。外国华裔作者主要指出生成长于海外的第二、三代华裔作家,如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汤亭亭、伍绮诗、张纯如等。外国非华裔作者指没有华人血统但了解中国文化并用中文以外的语言创作相关作品的外国作家,如美国作家赛珍珠、荷兰作家高罗佩、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等。可见,无论是文本主题与语言,还是作者身份类型,都具有中西合璧、文化互动的现实特点,这也是此类作品成功获得国际传播的原因之一。

作者的多元文化身份及文化传播取向打造出作品独特的文化风格,或对西讲中,或兼及中西,或自西讲中,多维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第一,对西讲中,促进文化形象构建。中国国内作者、中国侨民作者根植于中华大地,对本民族文化和历史有切身感受和深刻理解,往往具有高度的民族荣耀和现实主义精神,自觉自主地对西讲中。如林语堂以中国题材英语作品向欧美受众阐释中华源远流长的哲学意涵和文化精神,实现以哲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智慧跨文化传播。萧乾借助对中国文学、社会现实状况的文化描述,向西方证明现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建构起中国现代文化与文明的智慧形象。第二,兼及中西,促进文化交流互通。与前两类作者相比,外国华裔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非等同本原意义上的本族文化,而是掺杂了外国本土文化的杂合文化,其作品往往表现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文化认同焦虑等问题。此类创作呈现出作者族裔文化与外国本土文化的杂合特性,属文化再造,有学者称之为华裔文化。第三,自西讲中,促进文化理解共情。外国非华裔作者多有长期中国居住史或与中国人建立了亲情友情,如美国作家赛珍珠中年前在中国度过,与老舍、徐志摩等关系密切;荷兰作家高罗佩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痴迷中国书法等传统文化;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潜心研究中国汉唐文化。这些作家通过生活体验和学术研究逐渐了解、热爱中华文化,进而通过他们的母语即中国文化视角下的异语,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促进西方对中国博大精深古老文明的理解。

中国题材异语作品的回译可推动实现文化反哺功能。因为原创是基于中国题材直接以外语行文的译创,没有原中文本对照,此类作品的回译属无本回译,其本质是文化回译,对文体、文化方面有较高要求,还需兼顾译者、作者、读者关系及作品的文化风格。

一方面,回译应还原文体风格。译本文体应最大限度还原原作的特色文体,如荷兰作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属公案小说,其回译可参照典型的中国公案小说的章回设计、叙述体、对话体等文体语言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文体风格还原”,但也不能完全排斥西方侦探小说的构思推理特点,最佳翻译状态是中西合璧。再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包含篇首献词、老庄哲学引文、古诗词、北京方言对话、古体书信、海报、书后附录等,其回译应满足文体风格、民族风格、文本风格等的复原。另一方面,回译应追求文化回归。译本文化要以译入语本族语文化为核心进行归化,尤其适用于中国国内作者和中国侨民作者的异语创作回译,此类回译在本质上等同于文化还原或文化回归。多数外国非华裔作者的异语写作目的是向西方传递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品的文化传播取向明确,作品的回译也适用此规范,但也应适度保留原作者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异语色彩。中国题材异语创作回译具有特殊性,对译者的中华文化储备、跨文化素养及专业水平都有较高要求,译者可在规范制约下发挥主体性,通过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勾连译者、作者与读者,获得最佳回译效果。

中国题材异语创作具有中国文化主题、西方语言载体、作者类型多元化的特点,其创作与回译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成功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文明,受到中西方读者的欢迎与认可。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动态认知翻译框架下中国题材异语创作文化回译研究——以Moment in Peking为例”(20CYYJ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国际传播 美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