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与秦文化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进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专制主义帝国。这是东方史乃至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秦统一改变了中国史的走向。秦政也对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格局形成了规范性的影响。秦王朝执政短暂,公元前207年被民众武装暴动推翻。秦短促而亡,其失败,在后世长久的历史记忆中更多地被赋予政治教训的意义。然而人们回顾秦史,往往都会追溯到秦人从立国、崛起,逐步走向强盛的历程,也会思考秦文化的品质和特色。代代学者就此进行了长期的认真的研究,得考古发掘收获等多重证据,相关认识不断深入。中国文史出版社近期推出的《秦文化丛书》,就是值得关注的新的学术成果。

秦人早期曾经以畜牧业作为主体经济形式。《史记·秦本纪》说秦人先祖柏翳“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汉书》则作“育草木鸟兽”“养育草木鸟兽”,经营对象包括“草木”,暗示农业和林业在秦早期经济形式中也曾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秦人起先在汧渭之间的地方建设了畜牧业基地,又联络草原部族,团结西戎力量,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向东发展,在雍定都,成为西方诸侯国家,与东方列国发生外交和战争关系。秦国的经济进步,有利用“周余民”较成熟农耕经验的因素。秦穆公时代“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是以关中西部地区作为基本根据地实现的政治成功。

秦统一的实现,后人称之为“六王毕,四海一”。其实,秦始皇完成统一的空间范围,并不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战国七雄统治的地域,亦包括对岭南珠江流域的征服以及“西北斥逐匈奴”的成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王翦)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从时序看,事在王贲、李信“破定燕、齐地”及“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之前。远征南越,无疑是秦统一的战略主题之一。而蒙恬经营北边,又“却匈奴七百余里”。南海和北河两个方向的胜利进取,使得秦帝国的版图远远超越了秦本土与“六王”故地的总和。

对于秦富国强兵,终于实现一统的具体条件,可以进行技术层面的思考。我们注意到秦国在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动力革命等方面体现的优势,实现了国势上升,成为在军事竞争中势不可当的重要因素。而管理方式的进步与铁质工具的普及,也表现出对东方六国的超越。秦的学术文化倾向特别注重实用之学的特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有关。秦在技术层次的优胜,使得秦人在兼并战争中能够“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宰割天下,分裂河山”,最终“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当然,正如阎步克先生在《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中所指出的,“秦国专制君权较早就发展出了相当之高的政治控制和社会动员能力”,能够“有效地规范行政秩序和官员行为”,“保证行政机器的精密运转”,也是秦成功实现统一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若干合理的行政和监察措施,据秦执政者的自我宣传,“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政治最为清明的国家”,这当然也是秦能够“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的重要条件。

秦王朝的专制统治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色,其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也具有与此相应的风格。秦王朝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是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却在若干方面对后世有规定性的意义。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书同文”,成为文化统一的一种象征。但是在孔子的时代,按照儒家的说法,有其位者无其德,有其德者无其位,“书同文”实际上只是一种空想。战国时期,“书”不“同文”的情形更为严重。正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说,“诸侯力政,不统于王”,天下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于是,秦灭六国,实现统一之后,丞相李斯就上奏建议以“秦文”为基点,欲令天下文字“同之”,凡是与“秦文”不一致的,统统予以废除,以完成文字的统一。历史上的这一重要文化过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中写作“书同文字”与“同书文字”,在《史记·六国年表》与《史记·李斯列传》中分别写作“同天下书”“同文书”。秦王朝的“书同文”虽然没有取得全面的成功,但是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文化进步的规划,并且开始了这样的文化进步的实践,应当说,已经是值得肯定的伟大创举。

秦统一之前,区域文化个性鲜明。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将东周时代的中国划分为中原、北方、齐鲁、楚、吴越、巴蜀滇、秦7个文化圈。关于其中的“秦文化圈”,论者写道:“关中的秦国雄长于广大的西北地区,称之为秦文化圈可能是适宜的。秦人在西周建都的故地兴起,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虽与中原有所交往,而本身的特点仍甚明显。”论者指出战国晚期“秦文化的传布”这一时代特点,“秦的兼并列国,建立统一的新王朝,使秦文化成为后来辉煌的汉代文化的基础”。秦的统一“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继此之后,汉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其影响,“范围绝不限于亚洲东部,我们只有从世界史的高度才能估价它的意义和价值”。理解秦文化影响长远的意义,应当重视“从世界史的高度”进行考察。

《秦文化丛书》编者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以热诚的语言表达了对于秦文化研究充满责任意识的殷殷之心:“三年前的春天,我们启动了《秦文化丛书》(十卷本)的编撰工作,目的是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对秦文化予以梳理,并以一卷一题的形式,给大众提供一套比较全面而系统,阅读也少有障碍,能对秦文化有一个大概了解或大概印象的简明或通俗读本。当然,也有远一点的理想期望,就是雅俗共赏。秦文化博大精深,远不是十卷所能穷尽的……诸先生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更是当今社会稀罕而亮丽的风景,给浮躁的风气提供了镜鉴,也增添了我们看未来的希望和光明。”读到这里,我作为以秦文化作为毕生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的学者,不能不深心感动。

《秦文化丛书》涵括历史卷、地理卷、军事卷、人物卷、制度卷、思想卷、文献卷、考古卷、典故卷、文化卷十卷。总体说来,对秦文化的考察和说明比较全面,视角大致是全方位的。研究成果各有新见,虽亦互见得失,然而坚持实证原则的学术风格是值得肯定的,其治学精神当得起“当今社会稀罕而亮丽的风景”的赞扬。学者们的“劳苦付出”尤其值得尊重。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战国七雄 非常重要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