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在社会民主与大众教育的文化普及背景下掀起了大众戏剧运动,并由此涌现出众多戏剧革新理论和实践的先驱者。作为法国文学家和戏剧家的雅克·科波及其与“科波之子”们寻找“新观众”的实践历程对法国大众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法国现代戏剧历史起源的重要里程碑。在21世纪的今天,科波故居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方式成为法国戏剧教育与研究基地,为我们探寻戏剧培养“新观众”的方法、路径提供了参考与启发。

老鸽巢剧院与科波的戏剧革新理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法国戏剧在18世纪商业和资本的催生下一度形成了商业化、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其文学和艺术性的断裂引发知识分子的担忧,他们呼吁重新寻找法国文学与戏剧被割裂的深厚关联。1913年,作为先驱者的雅克·科波在象征着文化艺术的塞纳河左岸建立的老鸽巢剧院,便是极具代表意义的重要地标。雅克·科波是一位作家、导演、演员、剧团团长,也是巴黎老鸽巢剧院的创始人。在科波的戏剧道路上,他为重建戏剧和文化之间断裂的联系而奋斗,并竭尽全力对抗所有重商主义戏剧。老鸽巢剧院旨在通过改革舞台空间、导演、剧目、演员表演重建法国戏剧,并与公众建立新的关系。科波试图寻找“新观众”这一设想,在法国大众戏剧和戏剧外省化的历史中开创了颇具启发性的道路。

为实现这个崭新理想,早在1913年9月,科波便在《新法兰西杂志》上发表了《戏剧的革新尝试:老鸽巢剧院》一文,提出他与巴黎商业戏剧的惯有体系不同的组织方式。众所周知,巴黎被塞纳河分为左岸与右岸,固有“左岸重文,右岸重商”之说,因为左岸坐落着众多文化教育机构,如拉丁区的索邦大学、法兰西学院等机构,而右岸则坐落着18世纪象征金钱消费的场所,如老佛爷百货商场、巴黎歌剧院等。老鸽巢剧院选择建立在左岸的身份标志不言而喻,它的目标正是与当时流水线式的商业戏剧抗衡,因此剧院的演出厅是一个只能容纳约500个座位的小剧场,且仅以维持运营而不以盈利为目标。

在老鸽巢剧院最初的运营方案中,包括许多在今天看来仍然超前的文化推广计划,例如相当于今天广泛流行的会员制等。在维持戏剧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创新方面,剧院采用了“交替演出”的模式,即每周至少交替上演三部作品,从而在保持剧目水准方面不断创新,不至于依赖单一作品的成功而陷入商业戏剧的窠臼。然而在此时,科波试图寻找的目标观众群体是受过教育的作家、艺术家和在拉丁区的外国知识分子之中的“少数”观众,这种脱离大众的想法也为其后续实践埋下隐患。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院开幕一年后便关闭了,直到1920年老鸽巢剧院再次开幕。尽管老鸽巢剧院的演出持续获得成功,但这些进展并不足以弥补剧院的经营运作,订阅人数也不足以填补剧院的长期亏空。1924年9月,科波决定暂时关闭剧院,并集合几位演员去勃艮第展开戏剧实验。虽然老鸽巢剧院未能实现它的乌托邦理想,但在20世纪50年代它超前于时代的运营模式被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创始人让·维拉尔在国立大众剧院重新采用,而科波和他的同伴们也在法国大众戏剧的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

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之路

老鸽巢剧院关闭后,科波和他的追随者们来到了远离巴黎的勃艮第,这里不仅因盛产葡萄酒而闻名,还因秋天漫山遍野葡萄园的金色美景而在法国享有“黄金角”美誉。他们在勃艮第的一个小村庄佩尔南-韦热莱斯安定下来,这里最终也成为科波故居所在地。正因为远离了首都巴黎而与法国乡村有了接触,使得寻找“新观众”的目标得以在一种更加纯粹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并且最终让科波的戏剧实验和法国的大众戏剧历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剧团在离群索居的环境中和极度匮乏的经济条件下开展了近乎“神秘”的戏剧实验。他们在表演、行动、即兴练习、面具、舞蹈和音乐中寻找纯粹性,目的是与大自然建立联系,并且摆脱商业戏剧的弊端。科波给这个剧团建立了一种几近“苦行僧”般的生活,他的严苛要求与“空白的露天舞台”美学一致,反对一切在表演和演员身上出现的明星制度的装饰主义。剧团的实践持续了4年多的时间,直到剧团解散。他们的足迹从勃艮第的葡萄园和村庄,逐渐传播到博纳、查隆,后来还到达了布鲁塞尔和日内瓦的边界,他们最大的成就在于使整个地区得以享受高质量的戏剧作品。

科波和被称为“科波之子”的同伴们在勃艮第的戏剧实践,让科波的同伴们找到了“新观众”,这恰好是一群“大众化的观众”,即种植葡萄的农民观众。然而对于科波而言,他的年轻剧团的演出只不过是某种“实验”,而观众只是帮助演员摆脱巴黎商业戏剧套路的“测试”。尽管这一分歧导致科波和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巨大冲突,但在法国大众戏剧后续的岁月里,他们关于“新观众”的思考成为一个关键因素:科波的学生们如让·达斯蒂、米歇尔·圣-丹尼和其他的“科波之子”实际上成为战后法国戏剧外省化运动的先导者。事实上,当科波寻找“小众、精英”观众的设想遭遇连续失败后,他的观念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明确转变。科波的呼声在50年代让·维拉尔的实践中获得了回响,通过维拉尔在阿维尼翁戏剧节和国立大众剧院的改革均可看到他延续的法国大众戏剧先驱们的理念,即面向尽可能广泛的大众化的观众,由此也标志着法国20世纪大众戏剧运动的历史高峰。

培养“新观众”的重要意义

科波在1913年创立了老鸽巢剧院,成为法国现代戏剧革新之源。时至今日,在勃艮第的佩尔南-韦热莱斯,在这个科波和他的同伴们于1925年驻扎的小村庄,老鸽巢剧院创立100年后,科波故居自2013年10月起重新向公众开放,并开启了科波研究的崭新历史。从2013年首届科波故居研讨会创立至今,科波故居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法国和欧洲的戏剧研究以及创作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剧作家、艺术家、演员,还有居住在佩尔南-韦热莱斯当地的村民们。通过定期组织的学术论坛、戏剧工作坊、实践基地等形式,延续着培养“新观众”的精神。例如每年秋季,科波故居定期举办为期3天的学术研讨论坛和戏剧院校齐聚的培训活动,历年来参与科波故居戏剧论坛和培训的合作高校包括新索邦大学、斯特拉斯堡国家剧院高等戏剧艺术学院、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佛罗朗戏剧学院等法国戏剧领域高校的师生。戏剧研讨会邀请的嘉宾包括法国戏剧研究领域权威专家、艺术家等,其主要目标便是通过近距离的对话与研讨交流,培养年轻的戏剧工作者和戏剧爱好者形成具有深度的思辨精神,传承戏剧研究和实践的当代使命。

科波故居的科研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法国戏剧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和挑战,即观众主力群体的老龄化问题与培养年轻力量的迫切需求。这是因为法国自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教育”运动以来,戏剧作为文化普及方式培养了稳定的观众群体,然而这也导致法国当下观众群体呈现老龄化的特点,因此,培养年轻观众、普及戏剧文化成为当今法国戏剧面临的挑战和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如何寻找和培养“新观众”是法国戏剧发展之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提升法国戏剧在世界戏剧舞台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获2020年度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