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影响,家庭照料资源日趋紧张,外部为老年人及家庭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制还不健全,激励老年人及家庭消费的市场及供需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各类老龄产业资源配置科学化、合理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要将各类优质资源汇聚到广大老年人及家庭的基层服务端口,急需发挥老龄产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重要功能。在现有经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我国老龄产业与一般商业形态既具有共通性也具有独特性,但总体上,老年人及其家庭对高质量产品需求更加突出。由于缺少将分散的资源通过科学的流程形成人才、技术、资金、渠道的整合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龄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老龄产业面临结构性失衡
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受到多元因素影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及挑战。
【资料图】
一是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未富先老加之短时期内快速老龄化使得我国老龄产业具有计划性和粗放性特征,整体上存在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表现为供非所需、供需错位、供给真空,以及脱离老年人实际消费能力的现象。
二是核心技术的挑战。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庞大,但在诸多老年人用品及器械方面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还存在一定技术壁垒。未来需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支持科技研发,提升和制定产品标准,并加快普及和应用。
三是专业人才体系建设的挑战。我国在老龄产业及服务中不只存在护理人才缺乏和流失问题,同样缺少老年产品的研发技术人才、产业的运营和管理人才,以及老龄产业规划统筹的复合型人才。在产业理念和经验、技术和研发、运营管理、项目实施等诸多方面,都急需立足产业需求,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老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培养方案。
四是市场化与专业化发展的挑战。市场竞争可以带来优质低价的产品和服务,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让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占领市场,不断提升服务专业性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刺激有实力的企业合理连锁化发展。在微观上,符合老年人及家庭的消费期望、专业性强的服务会逐步占领市场,从而实现各类有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发展。
老龄产业发展的方向
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以及老年人口分布与需求来看,老龄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趋势和方向。
第一,社区中心化方向,即以社区为基础或就近多社区中心化的服务网络模式。互联网、物联网、服务网联动发展使得老龄产业重心逐渐向社区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家庭转移。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下,老年人与家庭关系密不可分,每个社区都是具有独特社群特征的消费集群。需要精准把握社区需求分类,打通从产品、递送到服务对象的供需主线,以满足社区老龄服务对人、物、场的发展要求。未来社区将成为老龄服务资源集散中心、服务反馈中心、需求监测中心、物联网反应中心、供需协调中心,老年人分类服务及资源利用都将在这一场域闭环完成。
第二,城市化和乡村化互向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推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服务不断迭代的同时,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城市反哺农村会使得农村服务网络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农村服务专业化和生态特色化发展。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是促进和拉动农村老龄产业的关键,在此基础之上,农村老龄产业也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形成本地化的特色。
第三,福利化与市场化协调发展。伴随着社会保障及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产业要同时满足大多数老年人普惠养老和少数困境老年人基本养老的双向功能,需在公共福利和市场化双向发展中产生统一与协调促进的工作和服务机制。在具体运作机制上,要求对老年人群体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实施动态化监测及服务;要求产业分散化资源逐渐走向整合以实现跨学科工作和服务机制的高效运作,从而在有调控的市场化环境中,使得优质资源能够通过科学化流程参与到老龄产业的供需中去。
第四,健康与老龄服务全面融合。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及相关服务需求不断凸显,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远大于其他群体,慢性病预防及维护将成为贯穿老龄产业的主线,健康教育、健康饮食、健康起居、健康照护等诸多领域都将成为老龄服务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第五,智能技术赋能产品。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服务网技术的不断交互发展,智能技术正成为支撑老龄产业及服务发展、促进有效供给、加快服务传递的基础与工具,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各类挑战的突破口。在老龄服务中,服务成本和服务质量是影响老年人及家庭服务选择的重要因素,智能技术正逐步突破时空条件的局限,将更多的服务输送到家庭中,从而实现兼顾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的需求。
加强机制建设 推动产业发展
面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及挑战,放眼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未来须以加强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助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有序引导各地基层社区老龄服务相关运营主体进入政府顶层设计轨道,为老龄服务质量和健康发展提供机制性保障。结合全国各地人口结构和产业发展实际,有效整合符合标准的供给主体,形成精准支持的供给资源库,动态满足社区本地化老龄服务需求。进入资源库的供给主体接受市场化监督,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第二,动态监测老年人及其家庭消费的大数据,有效引导并形成供给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流动机制,有效激励和调动服务主体竞相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和服务。以现代科技技术精准监测和把控终端消费动态和动向,从而更加有效地反向调节老龄产业的资源布局,更好地促进供需平衡。
第三,建设社区老龄服务专业队伍,形成老龄服务人才培养与用人机制,以提升老龄产业运营的软实力。动态数据监测具有机械性,仅是促进供需平衡的手段与工具,人性化和专业化服务还需要区域专业人员的有效协调,从而与老年人及家庭的需求精准衔接,为其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老龄服务专员是协调工作和服务机制的关键元素,在促进提升服务满意度,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
第四,引导和培育有利于民生和社区老年人及家庭便民生活的商业主体,形成动态的产业调整与价格浮动机制,以及政府、市场、消费个体的良性协调机制,以促进老龄产业市场发育。形成城乡老龄产业的合理布局,反哺和促进农村老年人及家庭服务。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引入智慧技术和人才,因地制宜地落实就地养老举措,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探索建立支撑基层老龄服务的管理机制、多学科服务团队协作机制、信息技术与政策耦合支持机制。
第五,形成加快智能技术在老龄产业中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智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老龄服务领域内智能技术的应用将突破过往的时空限制,解决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服务需求,全面推进智能技术支撑的健康与生活服务,智能技术将成为撬动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总之,老龄产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连续性过程,只有有效结合时代新动能,融合人才、技术、资金等阶段性的资源优势,不断激发老龄产业的内在潜力,才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同阶段时发挥老龄产业的积极功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代管理学院)